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
学校简介

 校本教研CHONG WEN

教研小结

        围绕主题 展开阅读
          ——《跨越式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研小结

                刁首凤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我对小学语文“跨跃式教学模式”如何做到“读写结合”有了明确的认识。
一、阅读教学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进行: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所选编的文章基本上是一个主题,具有整体性。我们无论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要在“围绕主题的”的思想下进行,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明确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在拓展阅读的大“输入”,再次感悟 和体会表达“主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写作来练练,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紧紧围绕“主题”用上在阅读文本中学到的写法和积累的语言资料。这样就实现了了“跨越式”教学模式的目标。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达成教学目标路径与方法
一是:让学生真正“读进文去”:从整体入手,先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写了什么,然后,再细读每一段,感受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最后总结:自己体会到的写法。
以上的每一步都可以学生自读自悟,或伙伴商量得来的。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写法的感悟都很透彻。
二是:做到“读”为“写”铺垫:在阅读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描写“爬山虎的脚怎样爬”的段落前,都是先出示“图片”:引导: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爬山虎的脚”;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样子,那我们怎么去写呢?从哪里写起呢?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了读文思考中,同时也引导学生在读文中感受写法,学习写法。
学生在这种引导阅读中既理解了文章内容也学到写法。所以,这种教学策略是有效的,今后要进一步完善与运用。
“跨越式”模式是死的,但策略应该是活的。本着“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中心,坚持“大输入,大输出”的理念,今后的教学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能力、积累语文知识为目标,不断探索,去创造更好的“跨越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读与写紧密结合
          ——“跨越式”阅读教学探究

                 武晓慧
  在以往的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那收获将是片面的、局部的。相反,在跨越式教学中,如果在讲读课文时,能够根据不同的课文,找到某个写作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填补课文的空白,效果就不同了。一方面,从学生写的片段,可以看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反馈方式;另一方面,这种片段练习,让学生从小处着眼,联系上下文来写,学生不会无从着手,畏难情绪较小。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觉得写作不是件难事。
  “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如何结合这两种能力,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轻松写作呢?
中高年级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没有顺序或重点。我们应注意从有关课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写法的段落,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段或写片段作文,减缓作文坡度,让他们逐步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和规律,形成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如《长城》是按游览顺序写的,在上完这课后,我要求学生模仿《长城》的写法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地方。结果只用了一节课,大部分的同学就写出来了。
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为什么作文还是平平呢?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练笔少,阅读知识得不到巩固、运用,造成了读写分离。虽然读是写的基础,但有了这个基础不见得写作就没问题了,如同有了丰收的五谷不一定就有美酒一样。读和写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必须要让写的训练挤入阅读课堂,推行以训练为主,在写中巩固阅读知识,以促进两种能力的转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发现典型处,设计写的训练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写作,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够现实。
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阅读课时,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段落给学生分析,并让他们“照葫芦画瓢”进行仿写训练。如《颐和园》,先用一句话概括“颐和园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接着从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使人确定颐和园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我分析完段落,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段落结构特点后,我又指导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特点进行写段的训练。之后,我又扩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运用此法去写任何一个他们喜欢的人物或小动物,把人物其中的一个特点或性格品质写具体;把小动物的外形、性格、特点等写具体。
  在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典型构段形式,有总分总结构的,有分总结构的,还有的是中间过渡段。遇到这些典型处,我都会及时地引导学生“画瓢”,甚至遇到一些典型句式,我也会引导学生说上一两句。如本篇课文中要求用“甚至”造句。“甚至”是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就随即设计了这么一个练习填空:
(1)教室里非常安静,甚至。
(2)小红检查作业可认真啦!甚至。这个练习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该怎样造句,很快掌握了“甚至”一词的用法。
通过这样有步骤的从读到写的训练,有效地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寻觅对话处,增加写的训练
  人物的语言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在人物的语言前加上适当的提示语,那就给读者打开了一个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寻找这个“窗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抓住空白处,扩展写的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恰当地进行拓展练笔的训练,既迁移了知识,又联系学生实际,培养了学生能力,净化了学生心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此可见,读和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能力提高了,就能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从而摄取文章的语言精华和表达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便是阅读提高了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表达,使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更具体、更实在,比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提高了一步,再去阅读又有了新的提高,这样,写作又促进了阅读。这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传统经验。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话充分说明“多读”、“熟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叶老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曾经讲过:“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种正确对待阅读和写作关系的经验我们必须吸取。

Copyright 2017 黑龙江省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