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生命生命》+20《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黑龙江省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 王艳红
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跨越式中、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把本单元的两篇精略课文结合起来,把精讲精读的课文与略读课文相结合。在本次教研中,
我承担的是《生命生命》+《花的勇气》精略结合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生命生命》这篇充满哲理的散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传递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生命是什么?初步感受生命的意义。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图通过“由题入手,关注生命,品读词句,感受生命,拓展资料”引导学生学习的,读出自己的感受,以课堂为起点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
上课前,我们组内进行了集体备课,又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改课,所以我对自己的设计还是很有信心,感觉设计上有不少亮点。如:课的开始分享生命的名言,让学生对生命有了初步认识,开课质疑,引发思考;结束都是围绕课题,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使本课结构完整。又如:课外资料的拓展不是一次展示,而是先让学生读杏林子的资料,让学生对作者有了了解,对课文的理解作了铺垫。在本节课的字词教学中,我是采用检测的形式进行的,从词语到字,再到组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努力做到了——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完成教学的目标,学生也能够跟着老师设计的思路走,这也本节课的优点。
但上完课,我感到很沮丧,我感到现实的课堂与理想相去甚远。课堂上我在努力演绎着教案,以至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节奏——就是学生用概念图梳理文章结构时,由于不是本班的学生在时间上没有把握好。导致后来没有给足够的时间去交流,欣赏。这也是老师临场的调控能力和教育机制和智慧的缺失。另外拓展资料的选择上还要用心,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我会好好努力,也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
总之,经过这节课的锤炼,使自己的教学之路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参与课题试验的过程是艰辛的,有收获、有遗憾、才有不断地提高。
|
第二课时
黑龙江省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 彭杰
《生命生命》这篇充满哲理的散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传递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独特生命体验和感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这个如此宏大的话题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图通过“由题入手,关注生命”“品读词句,感受生命”“拓展资料,情感升华”“回归课题,感悟生命”四个层次,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以课堂为起点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并抓住两篇文章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总结学法和写法,迁移运用学习《花的勇气》。
这节课上下来感觉有不少亮点。一、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感悟,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再读,层层深入升华情感。二、学生深入读文;每个小事例学完后的回扣课题,表达个性的感悟,使本课结构完整。三、课外资料的拓展不是一次展示,而是先出现杏林子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她的乐观;然后老师深情地朗读杏林子的生平,让学生在强烈地对比中体会杏林子的坚强,感受内心的“震撼”;再通过阅读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从而联系生活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以此层层深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四、扶放结合,培养学生总结写法学法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提示,迁移学法放手让学生自学略读课文,自学效果非常明显。
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全课总结升华时对于珍惜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热爱万物的生命,应引导学生说一说,内化为学生的理解,比我用幻灯片出示给学生,要好得多。
|
第三课时
黑龙江省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 武晓慧
设计环节和理念:我所上的这节课是《生命
生命》和《花的勇气》的第三课时,有了前两位老师的学习铺垫,学生的感悟已经很好了,所有我先回顾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再进行拓展阅读,这里我选了四篇关于生命文章的读后感,也是为了让孩子初步对写读后感有个认识。之后我让学生说了一下一篇读后感应该有哪些内容,之后又出示了读后感的几点写法,我又简单和学生讲解了一下。之后出示习作要求,开始打写,由于时间关系只展示了一篇文章。
这是我这节课的设计环节,接下来我说一下我这节课的反思:
首先是在开始的回顾课文的环节,我让孩子说课文都讲了哪些事,这里原本有一个环节,让孩子说说你感受最深的故事是哪个,在讲课时落下了,这里如果加上,我觉得能让孩子更加明确自己读后感中要引用的课文是哪个,能更有目的性。
其次是读后感的文章孩子第一次正式写,因为四年级的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这样的写法,孩子只是在课外阅读时写过,也只是简单的写出自己的收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后感。在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上还是要重点引导。
还有就是我在学生说读后感应该有哪些内容时,只让一个孩子说了,那个孩子说道了:作者、课文内容、自己的感悟,我就接着引导道下面我的写法指导的三点上了。如果这里可以再让学生对读后感的写法再详细去谈谈,并且和后面的写法指导结合一下就更好了。
再有就是“读”和“感”分离。第一个就是拓展读也要有任务去读,这样学生对交流也有可说的,再有很多学生对课文能有很深的感悟,但是在写是还是有同学写读后感时,只是去概括课文的主要事件,而对自己的生命的感悟,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就只是简单一两句话,没有很好的联系生活感对生命的理解、感悟
。还有就是学生选不好感受点,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谈大道理缺少生活的事例的证明。从这些上看,我觉得学生们还没有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还需要在引导。
这节课我所设计的环节都完成了,时间的安排上也是基本按照之前的预设,打写所给的时间多了一点,这里就把后面展示的时间压缩了,所以只展示了一篇,原本还想让同学在欣赏一个同学文章,很符合读后感写法的一篇文章。孩子多数是完成了。
这节课我最大的的困惑就是,在一节课上我要如何把读后感的写法指导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