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用感情朗读,但用什么样的感情?感情从何而来?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在这一点上,这次关于师生共读《长袜子皮皮》让我有了很深的思考。
一、学生方面
通过本次师生共读之《长袜子皮皮》,皮皮成为了我们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明星人物”。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皮皮的小女孩,独自生活在一栋小房子里,生活完全自理,富得像一位财神,力大无比能举起一匹马。她所做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惊讶,不去学校上课,满嘴的大话,与警察开玩笑,向做作的夫人打趣儿。她的乐观,幽默,自立的天性立刻使她成为了孩子们的新偶像。
对于这位偶像,学生们自发的画着各种版本的皮皮,写着各种各样的皮皮。看到同学们这样积极的去完成自己的作品,我和彭老师都认为这才是这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学生对于阅读后的作品,不再是不情不愿的去完成,而是积极主动去分享自己的作品,这就代表了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并且深深喜欢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姑娘。
而且这次活动之后,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了主动阅读积极分享的意识,养成了小组内阅读、交流、评价、分享等习惯。但个别学生由于自主性较弱,比较贪玩的学生,需要小组长时刻关注阅读进度,在这种督促下,他们慢慢的也喜欢上读书。值得肯定的是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文本一定的理解和思考,并能够提出自己的困惑。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的互动和交流解疑答难。
二、教师方面
老师在与孩子们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对“师生共读”阅读模式已经有了相当准确的认识。并能够及时指导学生的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而学生也特别喜欢和我一起读书,意识到这点以后,无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到了读书课的时候我都会共同阅读,分享名家经典,这对老师自身来说,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品书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滋润,得到净化。
让书香弥漫课堂,让老师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老师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刻,是十分快乐的时刻,老师和孩子一起读各种各样的书,增强了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彼此的感情。书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也必然能提升他们的品格。
因此,每天都应该利用好读书课的时间,让学生好好读书。在这一时间段内,大家都在读书,雷打不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训练,固定时间内读书,就成了一种习惯,和洗脸、刷牙、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一种需要后,他们每个星期放假在家的时间也会去读书。
在与学生一起读完书后,以前我总喜欢向学生提问,或要求学生复述故事。这样做主要是想考察学生是否理解、记住了故事。这的确是一种方法,慢慢地我发现这不是最好的方法。不少学生对这样的考查感到厌烦 ,而他们的反应又令我不满意,有的学生甚至因此渐渐对共同阅读活动感到厌烦。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行为。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人们共同经历过一件事情后,这件事情就有许多可以交流的话题,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相互认同。师生共读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类似于这种关系。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并从中获得快乐。老师如果通过要求学生“再读”的方式,可能起不到好的效果,但老师通过自己读,与学生开心地聊一聊,学生可能就会主动去重读。在与学生的聊书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阅读经验,自然在理解的深度上是学生所不能及的。但是,学生的天真直率,没有那么多的思维定式,而且特别善于发现细节。在对故事的理解上,老师并不总比学生高明。因此在聊书时,老师需要蹲下来,不要高高在上。让书中的营养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伴随着学生成长。
“读书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