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简介 教师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件 学生资源 课堂实录 学生作品 专家点评 教学反思 教学论文

谈自组织视野下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
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启示

执教者:广州市荔湾区芦荻西小学 区倩妍


    自组织理论强调事物自身发展的过程特性,是在开放环境下,系统自我完善的机制。自组织视野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发展了转变,这种转变并不是颠覆性的,而是一种完美的融合,是原来基础的融会贯通,表现更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特征。自组织视野下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线性到分线性、从预成论到生成论的转变。这三个方面对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有值得思考的启示:

    1.“从封闭性到开放性的转变”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启示
传统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系统看做一种封闭系统。外界环境是一种不必要的干扰,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消除或减轻这种外界干预的作用。因为封闭系统是系统开放性弱到极限时的一种理想,便于研究,因此常被经典科学用来作为某类对象的理论模型。而且传统教学设计总是将学生置于封闭的教学系统中,设计的重点在于局部、常规和重复的操作、预定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以及用于达到预定目标和目的的合理与有效手段的搜寻等各方面的实施与控制上。它忽略了教学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信息交换,阻碍了系统进一步发展。而在现实中,完全封闭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这样就会使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产生了偏差,出现了很多预料之外的问题。所以封闭性的思维不适于分析和设计具有非线性的教学系统,我们应该转向开放性的思维,正确处理开放性与封闭性。
    教学系统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对立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时,要保持教学系统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不能完全封闭,否则就无法与外界进行信息、物质交流,不利于系统的发展;也不能彻底开放,否则一些外界干扰将阻碍系统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系统的开放性,增加系统与外界有益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系统的封闭性与开放性原则,将外部环境转化为有利于教学开展的因素。

    2.“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的转变”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启示
线性教学是“一个确定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它有着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非线性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它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非线性教学系统通过两个重要的假设来定义:其一是有关线性因果关系的假设,即教学中的原因和结果是按比例相关的;其二是整体为其各部分之和,即教学中不同因素的组合作用只是每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简单叠加。
    传统教学设计大部分是建立在线性教学基础之上的,认为教学一个线性的叠加过程。它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把学生的大脑当做容器,教学就是知识的灌输过程,这就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实际上,我们的大脑模式或思维结构是按一定的有序程度组织的。这种有序性就是我们思想中的规则。我们的大脑是靠这些规则(因果关系)理解和解释事物的。如果事物结构的有序性与我们大脑的思维结构不兼容,我们就无法理解或暂时不能理解它们,因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来自感官的。而大脑的记忆还会受到情绪、外界环境、教学内容等的影响。
    传统教学设计用线性的思维看待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并用线性的教学过程加以表述。而实际上,在教学自组织系统中,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复杂的信息交流子系统,其诸要素之间既存在着线性教学关系,即一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逻辑确切性关系,还存在非线性关系,一种人们无法依据现存的原则对其进行客观、准确地描述和揭示其中必然的因果关系的非线性教学关系。教学过程的非线性主要表现在系统内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分线性关系,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学生、教师与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等等。

    3.“从预成论到生成论的转变”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启示
    传统教学过程是以预成论为基础的,认为学习就是预定内容的被动转化和知识的线性累积,教学的目的就是看学生获得、掌握或者是记忆了多少客观知识;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都是可预期、可重复的,教学就是遵循预先设计的程序和步骤来实现“预成”的教学结果的过程。这种预成的教学设计主要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的线性化设计,主要包括线性中的因果关系以及教学中不同因素的简单叠加。二是教学的确定性,即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是可以预成的、预先设计的,可以描述现实教学情况。三是教学的系统的简单性。
    传统教学设计以预成论为基础,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教学是适用的,但对于大多数课堂来说,存在严重缺陷。因为大部分的课堂都是复杂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线性关系,以及隐藏着许多未知的因素。但并不是说课堂就是不可设计的。生成论强调整体思维。在整体上来说,课堂教学是可以进行规划的,只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设计中,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传统教学设计是运用静态的观点看待问题的,往往忽视自身的理论发展,缺乏该研究自身历史的比较与沟通,其结果往往是只满足于对某些教学现象的描述和解释,局限于当前现象的解释,缺乏理论高度与效度。而实践中,教学过程是生成的动态进程,应该用动态的、生成论的观点看待教学设计,注重理论基础的构建,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形成进一步研究的明确思路,从而使所建构的理论论具有较高的效度。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去理解教学,教学设计应建立在对以往课堂经验的成功经验基础之上的,允许超出预设之外的事件产生,重视对课堂应变机制的设计。
    “非线性加动态性是系统产生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如果一个问题是非线性的,而且具有动态性,时间因素在系统行为中发挥显著作用,问题的复杂性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非线性是教学过程的特征,生成性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这两者合起来共同构成了教学过程系统的复杂性。

©2011 广州市荔湾区芦荻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