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文字的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课堂上不仅应该让学生多读,还要让学生多说多写,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核心素养”。实现语文教学即“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巧妙安排课堂小练笔,有效进行读写训练,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一种自觉意识。
关键词:超越式教学 语言实践 读写训练 文本挖掘 链接生活
3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课题在我校落地,推广实施项目成果。老师们尝试“跨越式”课题“211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在读写能力培养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赶海》,紧紧围绕“趣”和“乐”,讲述了“我”童年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时,“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有趣的场景,生动展现了童年赶海的乐趣。本课教学我主要落实了读与写(说)的训练,以语言运用为核心,把课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教语文,扎实求发展。
(一)文本挖掘,补白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伊始,老师回忆性地导入:“在小作者的记忆里,童年赶海是十分有趣的事,那趣在哪儿呢?”立即安排学生“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学生画出词句后追问“那你能读出趣味来吗?”学生兴趣盎然,读书声此起彼伏。通过自主阅读,读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在朗读“捏大虾”之趣时,学生品味“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的勇猛,体验“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的神气。紧接着进行拓展:“这武将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得意的我可能会对手中“俘虏”说点什么呢?”顿时,教室里小手如云:“嘿,看你还神气不!”“哈哈,你再怎么勇猛也逃不出我如来佛的手掌心!”“看我带你回家剥了你的皮,煮了你的肉!”“咦,你刚刚不是还神气着了吗?哦,这下在我手心里乖乖当俘虏了,哈哈哈!”“嘿,你跑呀,哈,神气不起来了!”……
此时,学生已经完全沉浸于童年赶海的乐趣中,与手中“俘虏”的对话已是出神入化了。所以,文本的挖掘,思维的开发其实就是语言能力锻炼和提升的过程;语言实践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学习、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过程。
(二)链接生活,追忆故事
“跨越式”理念下的“扩展阅读”不是“课外阅读”,它拓展的内容应该以课本为出发点,源于课本,又超越课本,是课堂阅读的补充与延伸。所以两个课时读写的安排是有侧重点的,本课教学我分别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以“巩固运用字词,熟悉课文”为目的进行了三次扩展读——一读补充资料,了解什么是“赶海”;二读语段(出自《触摸春天》),正确完成“哎、嘿、咦、哦”的填空,学习运用语气词;三读关于大海的6篇材料《浪花》《大海的呼吸》《迷人的大海 》《海上日出》《拾贝壳》《赶海的梦》 ,再次拥抱大海,了解大海相关知识。最后安排“拟定小标题,自选词串写赶海的事”。下面是学生的两篇作品:
生1:赶海时 捡贝壳 可有趣了!我一向喜欢贝壳,闹着让姐姐带我去,姐姐答应了。贝壳的形状可多了,有尖的,有圆的,还有扁的;有的像包子,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小帽子……忽然,姐姐把我叫了过去,哦,原来是一只特别美丽的贝壳呀。看,它有碗口那么大,身上印着波浪的痕迹;放耳边,嘿,仿佛能听见大海的声音!我把贝壳放进小篮子带回了家用线穿好,并挂在书桌前。这样,我每天都能聆听大海地声音了!
生2:赶海时 捉螃蟹 可有趣了!我在喧闹的海滩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东逃西窜的螃蟹,瞅准位子,迅速一抓,嘿!这调皮的螃蟹被我捉到了。“这下,你可跑不掉了!”我神气地正打算把它放我筐里,它突然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攻击我,“哎哟”,螃蟹居然用它的大螯夹住了我的手。我吓得拼命甩手……
第二课时以“回忆童年,品读趣味”为目的完成扩展读和写。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学完课文后,老师谈话启发:“童年的趣事何止是赶海呀?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幅画,有声有色,多姿多彩。下面我们来阅读6篇材料《童年》《童年趣事》《捉黄鳝》《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是“小小”理发师》《海边拾贝》,阅读中去感受童年的那些傻事、趣事带来的快乐吧!”读完了“童年”,学生完全沉浸于“趣”和“乐”。这时老师趁热打铁,立马安排“亦写写自己最难忘、最有趣的童年故事。”
十分钟过后,孩子们写下了这样的故事:
生:一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觉得好无聊呀。看到电视上那些“大人”们那么漂亮,于是,我去妈妈卧室衣柜里翻出妈妈那条长裙给自己穿上,再拿出妈妈的口红,学着妈妈化妆的样子,先在脸的两边涂上了“红晕”,再涂嘴唇,嘿,不小心,涂歪了,我用纸巾擦掉了又继续抹,最后给自己搞了个“爆炸头”。折腾大半天后,往镜子一照,天哪,这还是我吗?嘴巴成了香肠嘴了!
生:我上幼儿园大班时,特想当一回理发师,就叫弟弟来理发。弟弟的头发正好也长长了,明明是剪锅盖头的,剪着剪着,弟弟突然动了一下。天哪,刚好左边的一摞头发被剪了。糟糕,弟弟的头变成个“三毛”头了!
生:我是个贪财鬼。四岁时,妈妈在桌上放了一踏块块钱,被我瞄到了,我开始手痒痒的了,趁妈妈不注意,我捡了几张揣在荷包里。这时妈妈出来了,我一慌,飞快把钱往沙发底下扔,这哪逃得过妈妈的火眼金睛,结果被“暴批”一顿。从此,我再以不敢“偷”钱了。
生:小时候,看着奶奶养的母鸡总会下蛋,每次下完蛋,母鸡总是“咯嗒咯嗒”叫上好一阵子。看着它那得意劲儿,我想,公鸡难道就不会下蛋吗?于是,跑去问奶奶,奶奶笑得前俯后仰,还取笑我,是个傻小子…
……
孩子们的“真情”和“快乐”流泻在笔尖,童真童趣已跃然纸上。读着孩子的文章,走进孩子的心灵,我又重温了一次童年的梦。是呀,孩子们在整个读写过程中,自始至终兴趣盎然,读得有滋有味,入情入景;写得绘声绘色,妙趣横生!在读写的有效训练中,学生对文本知识、主题内容和思想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感得以升华。所以教学不要“圈养”式的局限于课堂,要超越文本,链接生活。只有解开裹脚,放眼窗外,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实践化。
案例中,执教老师引领着孩子们,在学习文本内容基础上,进行挖掘和拓展,成功诠释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也见证了语文课程“实践性”是必然路。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在从读到写的训练上大做文章,拓展知识,创设情境,搭建对话平台,巧妙利用生成资源,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可谓是“情到深处自然浓,一吐为快见精彩”的教学艺术。所以,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语言“实践”中彰显课堂“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