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跨越式“211”教学模式,前20分钟的新课教学怎么才能上出精彩,体现高效?后面的两个10分钟又怎样落实读与写呢?我再次打开“跨越式”理念培训时的PPT和笔记,认真领会,学习和借鉴;翻开教材反复研读,理清单元目标和主题思想,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慢慢地,教学思路有了,教学方法和策略也清晰起来了…
本课语言富有童真童趣,所写“趣事”极易与孩子内心产生情感共鸣。研读文本,文章写法和结构一目了然,只需稍加点拨,学生一读便可掌握。内容可深入挖掘的“点”也不多,无需老师做过多的引和导。所以本课教学我主要落实读与写的训练,以语言运用为核心,实现语文教学即“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过程。把课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教语文,扎实求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活“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伊始,《大海啊,故乡》这首优美的旋律响起,播放的图片再现大海的美和赶海的趣。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生走进了大海,走进了生活,走进了课文。教学结束时,我声情并茂地总结: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又哼起了那首动听的歌…《大海啊,故乡》旋律再次响起。这不仅是课文的首尾呼应,还是本课教学的有始有终,留给孩子的是对赶海乐趣的无限回味。
二、以读为本,体验“趣”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核心素养”。
1.我巧妙安排了这样的读:一读写赶海趣事的词串“追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二读加了语气词“嘿、哎、咦、哦”的这四组词串;三读课文中带有语气词和不同标点的句子。其实这每一步的安排都“暗藏玄机”,是一举多得。既是集中识字,又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既是积累词语,又是感情朗读的指导训练。这一过程,学生不仅体会了语气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掌握了语气词的运用,了解了课文结构和写法,还初步感受了赶海的乐趣。
2.开课便抛出核心问题“趣在哪儿呢?勾画相关句子”。安排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读书活动,给足时间让学生研读文本,与作者对话。学生找出了“写趣”的句子后追问“那你能读得有趣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朗读声此起彼伏。这样,以读为本,在多层次的朗读训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进行情感活动,课文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三、扩展读和写,升华“趣”
“扩展阅读”不是“课外阅读”,它拓展的内容应该以课本为出发点,源于课本,又超越课本,是课堂阅读的补充与延伸。所以两个课时读写的安排是有侧重点的。第一课时以“巩固识字,熟悉课文”为目的进行了三次扩展读——一读补充资料,了解什么是“赶海”;二读语段(出自《触摸春天》),正确完成“哎、嘿、咦、哦”的填空,学习运用语气词;三读关于大海的6篇材料,拥抱大海,了解大海相关知识。第二课时以“回忆童年,品读趣味”为目的完成扩展读和写的活动。
在整个读写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大显身手,读得有滋有味,入情入景;写得绘声绘色,妙趣横生!
虽然,本次“跨越式”教学尝试还显稚嫩,但相信,在这条教改之路上,我一定会撒下几多欢歌笑语,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收获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