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术研究:课堂小练笔叩开学生语言积累的另一扇门
——浅谈跨越式教学中对小练笔的指导
【摘要】 新的课程理念给习作教学也带来新的挑战。习作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单凭一个学期的六七篇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应进行一些小练笔。以文本为重要依托,善于挖掘文本资源适时进行练笔训练。通过 “仿精彩段落、补文本空白、续文章结尾、抒动情之处、叙古诗意境”等策略,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让孩子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阅读教学中穿插小练笔,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将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阅读 ;练笔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引导学生把教材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何克抗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跨越式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同时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于是我们选择了“随文练笔”实践这一课题。
所谓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或通过对课堂内外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的观察写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它是文本与学生的心灵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是收获感动的源泉。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课堂小练笔有机融合于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仿精彩段落,仿中有创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 有效的训练手段。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课文的结构,课文的对话描写,抒情写法等等往往也是学生模仿的范本。借助范文——那些典型的结构段落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片断。内容学生自取,形式模仿加创造,日积月累,自见功效
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可按时间顺序写一段话;学习《荷花》,可模仿第二段写几句并列关系的话;学习《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是抓住秋天的景物特点来写的,随即指导学生仿写——《听听,春的脚步》;学习《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段,可以教学生学习“利用恰当的连词将事情按时间顺序表达清楚”的方法,用“首先……然后……还……最后……”句式来写写自己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从形式上,也可学习范文遣词造句、布篇谋局的方法,在内容上抒写自我之境、自得之情。
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中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写作方法。我引导学生学习火烧云变化快的三个段落时,让学生比较一下这几段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中进一步领悟到这几段都是先写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形状的火烧云,然后具体描写它的样子,最后写火烧云又变了。笔者再顺势引导学生自己也来当一回小作者,试着写写火烧云一转眼又变成了什么。于是,学生的笔尖流淌出这样的片段——
火烧云上来了。一道道五彩缤纷的霞光照得房子金灿灿的,大白马变成红的了,小山羊变成橘色的。赶牛的小孩看着自己的老黄牛变成大金牛。 天上的火烧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天上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好像大半个天都让那火一样的云遮住了。 天上的元变化多端,一会儿黄澄澄的,一会儿红彤彤的。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 一会天空出现了一只雄鹰,在天空凌空展翅。它拍了几下巨大的翅膀,好像自己就是一架“战斗机”。过了一会儿那只雄鹰不见了,接着天空中又出现了许多动物。 忽然天上又跑来一群狼,它们的眼里放着绿光,可是一会儿它们眼里的光看不清了。 天空又像那个又像这个,其实什么都不像,什么都看不清了,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们的孩子。一会功夫,火烧云下去了。
二、补文本空白,升华体验
阅读教学“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有些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这就是文本的“空白”。学习这样的文章时,我就找准这些“空白”,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文本,体会课文丰富的内涵,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构思为精妙的语言,把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加以扩充、拓宽,使之具体详尽,来填补文本的“空白”,迸发出对文本的独特感悟。
如:如《荷花》一课,第三自然段中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让学生想象在阳光下、在细雨中、在微风中……池中荷花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美呢?小青蛙、小蝌蚪,小蜻蜓和小蜜蜂看见了荷花的美,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补白”在教学中相对容易捕捉,通过适时地引导学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更进一步的理解,丰富文中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作者常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善于捕捉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填补空白,着力挖掘“言外之意”,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诠释”,文本所塑造的形象就更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的心里,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
三、续文章结尾,放飞思绪
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言虽尽而意不尽,让学生有很多猜测的可能。对于这样留有余地的结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就变成了学生的作品了。
如在教完《长城》一文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古时候,长城不仅能抵御凶奴的侵犯,还能利用它打仗,那“现在的长城有用吗?”。此问抛出后,同学们情绪高涨,各抒已见,班内热闹非凡。有的说现在的长城可以发展旅游,有的说可以用来拍电影、拍广告,有的说爬长城能锻炼身体,磨砺意志,还有的说将长城改造一下,能建成一个世界之最的建筑。此时,学生们的思维异常活跃。“那你们能以《现在的长城有用吗?》为题写一段话吗?”此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练笔,学生的兴致就会被激发出来,就能迅速、深入地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四、抒动情之处,丰富内涵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会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因而,我们可以借助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的练笔,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让文章内蕴的情感涌出纸外。
如在教学《慈母情深》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小练笔:
师: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跑出去的后面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此刻,我心潮彭湃。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对母亲说,对着那个在七八十台缝纫机震耳欲聋的声音下工作的母亲说,对着那个脊背弯曲的母亲说,对着那个极其瘦弱的母亲说。请你拿出笔,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出示:“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的句式。生写,随后交流)
生:母亲,瘦弱的母亲,你的工作是那样的艰辛,然而为了我,你还是拼命地、不知疲倦的工作着,我最亲爱的母亲,我该怎么回报你啊!
生2:我最亲爱的母亲,我很难受,我多么希望现在就长大了,为您分担辛苦,为您付出一些,可是现在我不能。我只能为你做一点点事,给您敬一点点孝心了。我爱您。
生:……
正当学生通过研读被母亲对我深深地爱波动情感时,此时的练笔给了学生将感悟凝结下来的时机,学生将对母亲的零散的认识集中起来、提炼出来,形成了文字在头脑中的印痕。
这一设计,自始至终洋溢着我对母亲对我深深地爱和我对母亲的内疚之情。教师用文本升华的激情催化学生激情的升华。真可谓怎一个“情”字了得!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练笔必须遵循“以学定教”、“因文而练”的原则,应该以学情为第一依据,以文本为重要依托,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把握文本,发掘文本。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孩子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寻觅一个最佳的切入点进行练笔,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那笔下,是他们与作者息息相通的对白,是他们自己内心激情的勃发,留驻的便是课堂的无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