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是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三个故事。在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中,晏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超人的智慧、善辩的口才和爱国的热情,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又极具个性魅力的人物及他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内心。因为有了这种切夫之爱,所以有了上好这篇课文的激情与动力。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争辩,不但维护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反而将了楚王一军,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在设计第二课时,因为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品味晏子回击楚王的话”。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如果仅仅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效果肯定很差。因此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教学伊始,我复习导入,问问学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是什么?借此出示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好,我们现在就走进晏子,看看他是如何化侮辱为尊重的?”然后请学生读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与研读结合学习了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事例。学生学得兴致勃勃,朗读神情并茂。老师小结:“这是事情的经过,最后结果怎么样?楚王有没有得逞?请读最后一句。”然后抓住最后一句:“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通过句型转换,比较,理解句意,水到渠成地引入理解文章中心,最后概括主要内容。因为学生基础比较差,最后的教学设计了学猜成语的环节。
在课上,我通过读,思结合,学生们感悟出要向晏子学习,学习他 “遇事要沉着冷静, “在强权面前不要害怕,要勇敢地面对,还学习他 “不管走到哪里,都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的精神”。 “佩服晏子的大智慧,从而应从现在起要好好学习,多读书,以后也做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我还想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蕴含的另一个道理,接着说:“楚王的三次侮辱,其中有两次都是在晏子的外貌上做文章,想达到对晏子及其国家的侮辱,可事实让楚王不得不对相貌平平的晏子倍加尊重。这说明了什么呢?大家讨论讨论吧。”学生们一起热烈讨论,很快就明白了,生活中外貌并不是最重要的,有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对自己、对国家都是有很大利益的。本课设计,环节紧凑,结构清晰,教学中,我注意挖掘课文和学生的智力因素。 我觉得成功之处:
一、设计问题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思路清楚。
二、能抓住重点句子,读读悟悟,读悟结合,让学生深切感悟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侮辱齐国,晏子反驳楚王是为了维护齐国的尊严。三、能抓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通过学生读、找、划、再读,思考句子含着的意思。课堂上学生很好地体会出来了,训练了学生的训练逻辑思维。 学生在老师的点拨指引之下,学得津津有味,但是教学永远是遗憾的。由于本人教态不太自然,没有融入真正的课堂中,没有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虽然课堂上设计了综合题,以开发学生智力,加深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但事实上,此时课堂气氛紧张,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回答问题不抓主要的,高潮之处没有激起高潮。因此,如何从我自身开始,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活,学得扎实,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除此之外,就是牵引学生较重,应该“授之于渔”后,相信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学习。是的,其实自己也知道自已存在的一些缺漏之处,在平时的课堂,自己就如一只小心呵护的母鸡,给学生太多的铺垫照应,缺乏放手的信心,以后要有意识地按“引——扶——放”的步骤,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学习机会。因为时间不够,所以还有两个重要的环节都还没来得及讲解,板书也就因此而不完整。课后我进行了深思,如果在下课之前把句子换成四字成语那一环节去掉,把课文中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和晏子三次有利的反驳及其三次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再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可能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教学之路很漫长,我还得不断努力学习,同时自己要加强备课,仔细的钻研教材,努力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会努力的,在此,我也希望各位评委老师能帮我找出我存在的问题,让我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能使自己在教师队伍中更好的成长,我会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足,可望自己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