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3课。这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评价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即:当三个儿子的妈妈们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我教学的是第二课时——课文课。复习词语导入,然后用倒叙法从老爷爷的话入手,引导学士质疑:“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的这一思维聚焦点,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这样一来让学生从三个妈妈口中得出对三个儿子的初步评价,然后通过后面的学习感受三个儿子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看法随之转变,使学生认识到那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儿子”却是最懂得体贴、孝敬妈妈的真正的儿子,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妈妈。
学生在朗读和理解“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这一重点句时,带着学生玩了一个想象提水的游戏,然后采访学生,提水很累,看见儿子来了,最希望什么?学生的回答:希望儿子为自己提水。学生的回答为我揭示主题,为老爷爷的话找到了答案。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除了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理解文本语句的意思,体会人物情感,更应该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情感,在读中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记得有一句话:课堂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总觉得有些知识应该要传授给学生,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挑重点,所以有些遗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缺少一些随机教育,比如:孩子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应该马上鼓励他,而我课堂上的鼓励语言真的太少了。以后应在课堂语言艺术上多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