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地震中的父与子》与《慈母情深》课例(王晓凤博士)
11月4日上午听了邱老师和张凤贤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与《慈母情深》第一二课时的内容。对两位老师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表示赞许。两位老师的课堂各有特色。 邱老师的课堂情绪饱满,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从哪里知道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从中品析课文中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描写。同时,在课文教学中,教师注重朗读指导,体现出了语文的“人文性”,课文用词的考究和精准。若要提一些改进意见的话,建议:1.本课的导入环节中“质疑课题”的部分可以删除,学生已经在导读课上初步了解了课文,因此质疑课题的环节有些重复。如果可能,可以将导读课上,学生对于本课的质疑提出来,作为反馈顺势让学生走进文本,初读课文。2.导入略读课文时,过渡语可以自然些,对于略读课文的大意概括上可以更加精准和到位,最后总结出两篇课文都讲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凸显出课文的情感,有个升华或写话输出就更加完美了。 张老师的课堂逻辑主线清晰,课堂容量大,在精读课教学部分抓中“这是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让学生进行品析,但是在两篇课文中的“得法和用法” 转化方面结合还不是那么明晰。若教师能够在抓住这两篇课文都用了“重复做强调”的方式来表达不同感情就会更加精彩。同时,本节课中略读课的学习比较拖沓,教师引导的太多且随机性大,建议今后教师能更加巧妙地组织小组学习,让小组的学习“形散神不散”,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做紧密的结合。 中高年级的教学在“精略结合点”找准后,在三课时的设计上要将目标落实到位。要体现高效课堂不仅在课堂上要进行有效问题 设计,同时,小组学习和预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希望两位教师能够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带着批判与反思的眼光进行教学,定能探索出一片“教学”新天地。
|
广州市荔湾区西塱小学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