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三年级跨越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陈永莲
西关培正小学,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510150
【摘要】学生的习作离不开阅读的积累与运用,三年级读写结合的跨越式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工具,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支架进行阅读与习作,辅助学生语文水平的持续发展,符合新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的理念,体现信息化环境下的跨越式语文教学理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支架学习;持续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对信息的辨别、理解、取舍、运用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断地在人文性与工具性之间寻找平衡。在三年级读写结合的跨越式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工具,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支架进行阅读与习作,符合新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的理念,也是信息化环境下的跨越式语文教学理念的体现。
一、思维导图有助于解决教学实践困惑,辅助学生阅读与习作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的语文素养”。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正式开始起步,这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转而发展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我们发现每一单元的习作指导内容都是那么寥寥几句,不是作文的命题范围比较宽泛,就是能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空间。确实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会束缚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的畏惧心理就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但面对课本里自由度大的习作主题,不少学生更是想到哪就写到哪里,根本不存在什么整体构思和技巧。自由表达和教师指导这对矛盾是否能达到和谐统一?怎样使三年级习作教学效益最大化?
学生的习作离不开阅读的积累与运用,跨越式语文课堂能帮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大量积累语言素材。如何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跨越式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阅读与积累、运用语言素材,为习作建立信心?思维导图,主要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视觉形式来表现学习者对阅读文本的思维过程,遵循一套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来呈现知识信息,可以促进学习者对文本的形象认知和加深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从促进认知和语义建构这一层面来说,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工具的运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种使用信息和认知加工的思维支持框架,成为学生学会阅读、深入阅读,习作起步的学习支架,辅助学生语文水平的持续发展。以下结合我在三年级跨越式课堂的教学案例谈谈思维导图的一些应用。
二、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文章的脉络结构,确立整体思考的思维方式
-------语文课标对中年级阅读的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基础上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跨越式语文教学论也强调:小学语文的中年级段教学不能只强调形象化教学和直观教学,也应有适当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学,并且要把基于表象的思维培养和基于言语概念的逻辑思维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可见,对文章脉络结构的正确把握,是学生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的关键。思维导图以其可视化、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等特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发展整体阅读能力,不断建构各种文体的阅读认知图式。
1、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这是记录学生课余生活经历的一篇写事的文章。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哪些自然段是讲同一个内容的?利用思维导图把自己思考的过程画出来。学生一开始是这样画的,如下图1。
图1 爬天都峰图示
学生初步懂得把描写人物对话的段落归纳为一部分,把描写人物动作的段落归纳为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看,你们归纳的“3—5”和“6—7”部分都是围绕什么内容来写的呢?不少学生顿时明白“我和老爷爷是一边聊一边爬山。”描写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描写我和老爷爷爬山的动作都属于爬天都峰的经过。他们就修改了自己的思维导图,有的学生还对爬天都峰结果的部分做了修改,如下图2、3。
图2 爬天都峰图示 图3 爬天都峰图示
学生在这样的思维呈现过程中渐渐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建构写事文章的脉络结构,初步学习整体思考的思维方式。对于篇幅较长的写事文章,学生尝试整体思考的思维方式,能帮助他们抓住文章的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清楚地整理出文章的整体结构,便于进一步的阅读思考。如三年级下册《画杨桃》以对话形式推进事情的发展,学生在初读课文后便能较清楚地把文章“总—分—总”的叙述结构整理出来,如下图4。
图4画杨桃图示
2、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灰雀》,这是以写人物为单元主题的一篇文章,学生要在这个单元的学习里感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展现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写人文章的脉络结构,我仍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这个支架进行梳理。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能够抓住课文里“有一年冬天”“一天”和“第二天”写时间的词语,快速梳理课文的结构,补充了我给出的思维导图(如下图5),学生就在补充的这一思维过程中认识到以事写人的写作思路了。
图5 灰雀图示
3、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学生在梳理文章写作思路,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从整理出来的中心句还发现了文章较多运用比喻、拟人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不仅理清文章思路,还自主建构了写景文章的认知图式(如下图6)。
图6 秋天的雨图示
阅读是一种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加工信息,不仅达成课标的要求,还建构了写事文章、写人文章、写景文章的阅读认知图式,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训练概括能力
我国学者田秀菊在研究中表示:阅读能力的结构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阅读教学中达成课标“粗知文章大意”要求的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取文本关键信息,发展概况能力。
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全文围绕题眼“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在教学时,我抓住句群语段中句子之间的结构特色和逻辑关系,以思维导图呈现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研读找出关键词语概括语段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使题眼“富饶”具体化。学生在小组合作研讨中找出了语段中体现景物特点的词语,如“海底的鱼——成群结队”“海底的鱼——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海滩的贝壳——拣不完”“海滩的贝壳——千奇百怪”;“海滩的海龟——有趣”;“海岛的鸟——遍地鸟蛋”。(见下图7)
图7 富饶的西沙群岛图示
学生凭借思维导图这一学习支架在精读课文习得了方法,在学习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时,已能自己运用思维导图呈现的课文整体思路,在相应的文段中找出能概括香港特点的词语,分析、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见下图8)。
图8 香港,璀璨的明珠图示
四、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习作起步,思考习作框架
凭借思维导图,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已建构了不同文体的阅读认知图式,脑海中已建立篇章结构“总—分—总”的雏形。三年级习作以学习写语段入手,我在跨越式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支架,以文本为支点,注重表达方法的渗透,读写结合。
如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篇课文段落“总—分”的写作结构清晰,对于学生习作起步有较强的指引作用。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紧紧抓住段落“总—分”结构这一特点展开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一次次地渗透“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表达方法,学生对课文这一表达方法便了然于心,对于扩展打写的环节起到铺垫作用(见图9)
图9 赵州桥非常雄伟图示
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我对扩展阅读也作了补充,自己写下水文,再现“总—分”结构的段落。加上思维导图这一学习支架的运用,文本与拓展阅读材料的导读、导写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了层层支架的构建,学生在打写环节能够出色地完成习作的任务。(见图10留言板资料)
图10 留言板资料图示
有了“总—分”结构的段落支架,学生在写整篇习作时就能把这一支架放大,写出结构较完整的文章来。如写“我想发明的机器人”,学生能从“发明什么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样子—机器人有哪些功能(特点)—期盼机器人面世”这样的思路构思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习作有了导向,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想。(见图11)
图11 教师助理机器人图示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的跨越式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支架,能让学生把静态的文本记忆体验转换为动态的绘图辅助理解过程,使学生能对所要学习的文段有序地解读,在理清文章脉胳基础上感悟,在记录阅读收获的过程中广积累,使阅读过程成为习作的奠基阶段,让学生能在不断分析和综合的动态学习中,形成对各类题材文章的内容及形式的认识和构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这样导读导写,能辅助学生语文水平的持续发展,学习的信心更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何克抗.2011.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华莉,余胜泉.2012.《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
[4].赵金坡,黎加厚.概念图工具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7,(7),67
[5].杨亮涛.利用概念图促进知识建构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6].任锐.基于概念图的学习支架设计研究【D】.日照:曲阜师范大学,2007.
[7]. 陈建霞.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页码范围缺失.
此文在“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项目第十届全国研讨会作品评比中获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