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
29、古诗两首《乞巧》——小学语文第六册 |
科目 |
语文 |
年级 |
三年级 |
提供者 |
古凤岚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
二、设计理念 |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渗透古诗学习的方法,以及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教师采用了意境互动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让学生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和诗文互动,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诗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民间故事和乞巧文化的资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古诗,在课内进行古诗新编创作成一个故事,使简短的古诗更丰富,更充实,让学生倘佯在诗韵中,陶醉在诗境中,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内
容
摘
要 |
1、学生已经进入跨越式试验的第三年,基本掌握跨越式网络课堂形式,能熟练的操作电脑。
2、学生能掌握阅读的技巧,自主阅读网络阅读资料。
3、学生已经具有创作性思维,在短时间内打写一段话或小短文。 |
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
知识与能力: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背诵古诗。
3、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打写故事。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网站资源,诵读、理解古诗,体味中国传统文化,并热爱自己的祖国。
2、拓展阅读节日诗,了解节日诗的特点。
3、掌握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传情中国传统文化。
2、愿意与小伙伴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3、愿意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习俗。 |
五、学习策略 |
- 通过观察图画、说话训练,陶冶诗情,培养语感,提高对诗词的理解。
- 诵读、情景的创设和扩展阅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3、带着问题画一张画:把你初读古诗的理解画成一幅画。 |
七、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
一、运用图片创设情境,走入诗境,初步认识乞巧节
|
1、导入〔出示乞巧图〕〔老师配乐朗读诗歌〕板书课题:乞巧
- 乞巧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3、问:读了资料,你对乞巧节有哪些认识?(引导孩子说出时间、习俗) |
- 学生齐读课题
- 学生看书资源124页
|
利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初步认识乞巧节,并在认知中拓展阅读。 |
二、利用资源拓展阅读,理解诗文,美读传译诗情 |
1、在学习古诗前,我们先回顾学古诗有哪些方法?
2、自读古诗三遍。
3、说说对古诗的理解。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
4、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明白了诗的意思后读起来就更有味道了,再把诗读两遍,→谁再来读读?
6、你能借助后面的资料和图画,把你理解的诗歌大意说给大家听吗? |
1、读注意做到:字正腔圆。(学生练读)
2、指名读-齐读3、学生小组讨论对古诗的理解。
4、借助字典理解七夕是指什么?“今宵”和“碧霄”各是什么意思?[板书:时间]
5、这回注意节奏和停顿,争取读出味道来。自由读
6、学生说诗意和质疑。 |
初读古诗,回顾古诗学习的方法,理解诗歌大意,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
三、打写创作故事新编,丰富诗意,感受节日气氛 |
- 通过阅读,你又知道了哪些有关乞巧节资料?
2、七夕之夜的夜空多美啊!你看,能形容此时的天空吗?〔出示碧蓝的天空〕
3、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闪烁,多么美丽的夜晚,让人遐想,让人想起那美丽的传说。古诗中哪句是描写这个情景呢? 引读诗句:七夕……
3、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出示雀桥]
4、所以这“渡河桥”容易吗?这是一条什么河?要渡过这银河可真难!没有那热心的喜鹊帮忙,牵牛和织女见一面,谈何容易!那么这句诗怎么读?再读第一句诗。[出示星相图〕
5 、美丽的天空,美丽的传说,让我们在读中再次体会牛郎一家团聚的的喜悦吧。(再读)
6、凡间的人们多么渴望自己有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怎么庆贺这个节日?[板书:习俗]
7、在这七夕之夜,人间的人们正家家……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品诗眼:家家、)〔板书:望秋月〕
你怎么知道人很多?
8、导读,品诗眼:穿尽、几万条
9、请你带着美好的心愿再读读这句话。[板书:愿望] 〔板书:穿红线〕
10、读诗—背诗 |
1、过渡:乞巧节是古人十分喜欢的节日,他们是怎样过节的,让我们走入乞巧文化感受当时的节日气氛吧!〔打开资料城阅读乞巧的相关资料〕〔6分钟〕
2、评读诗句,引导学生多读理解
(引导孩子们说出,喜鹊乐意帮助牛郎一家团聚的兴奋心情)
3、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小姑娘在做什么?在家门口,大婶在……(指导学生说出人间的女子不停地做针线活)
4、语言训练:
一位慈爱的母亲为女儿乞巧,轻轻地念叨:
小女儿眨着大眼睛,想:
小姑娘你乞得好手艺,干什么?
5、假如你有一双巧手,你会……
3、你能把这首诗写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吗?(打写创作) |
通过阅读相关资源,帮助理解诗意,创设情境反复朗读,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感悟诗词的能力,打写创作写故事,增强理解诗意,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
四、延读品味节日诗,倘佯诗韵,体味节日文化 |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节日诗,介绍了乞巧节的时间、习俗和人们美好的愿望。在资料城“节日诗”还有几首节日诗,请大家在大声地读一读,找一找诗中的时间、习俗和愿望。
2、小结:每首节日诗中都隐藏着节日的时间、习俗、都寄予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3、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谈收获)
4、 总结: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通过学习《乞巧》这首诗,走进诗韵,走近传统文化让我们把中国传统节日代代相传吧! |
1、指导学生配乐背诵
2、阅读节日诗,寻找节日诗的共性。
4、总结学法 |
拓展阅读节日诗,总结节日诗的特点,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
板书: 乞巧 时间
望秋月 穿红丝 习俗
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