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有效的提问能驾驭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既能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 课堂 提问 有效性
正文: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享受轻松的课堂。艺术有效地提问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有效的提问能驾驭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既能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提出问题呢?
一、改变课堂无效提问过多的现象
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往往会出现两种现象。首先是问题零碎,教师没能从教材的整体出发,缺乏全局观。有时明明能够通过一个主问题统领文章内容,让学生集中阅读,系统思考,然后连贯作出解答,教师偏偏要将其肢解成若干零碎的小问题,学生的回答也是片言碎语。其次是问题肤浅,缺乏思考价值,不能开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简单的判断性问题所占比例极大,所提的问题始终做表面文章,范围也小。对学生的局限性很大,在思想内涵上却深入不下去。要想改变这种无效提问的现象,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引力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二、提问对象要把握得当
在观课中,经常看到老师喜欢让好学生回答问题。在观摩课、公开课上,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有限的几次课堂问题,机会都给了好学生。前不久,我校在“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中,问到“你们的教师喜欢提问什么样的学生?”时,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选项是“差学生”。只提问好学生的教学,表面看来行云流水,一片繁荣,实则虚假,背离了教育的本真。更应该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教学属于“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看客。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败坏学生的兴致和教育的声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提问好学生,也要善意地提问“差”生。
三、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精心设计出问题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思考的不断深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出现“找到结论后马上反馈”、“时间不够匆匆收场”等现象。既然设计了问题,就是要让学生从现象中寻找出结论,所以我们就应当放手给学生,给足时间,直到问题解决。而学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判断、归纳,在整个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按时按要求完成的,所以我们要从整体出发,不要让个别学生的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四、关注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的作出评价
及时的评价可以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学习的兴趣,能鼓励和督促及时的消化和复习,还能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得到及时调整和改变。因此,提问中的评价,应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疑;(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五、鼓励学生质疑,注意让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 生成是不能预设的美丽,在课堂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生成。有的生成对推进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这时候,教师应采用追问的形式,适时引导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夜工作》这节课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当学生读到“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时,情不自禁地加了个“啊”。面对这个生成,教师只是机械地告诉学生:“记住,读书时不能添字。”教师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极好的生成资源,不懂得追问,所以不能帮学生理清思绪,不能帮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堂停留在表面,学生的探索不能引向纵深。要是教师这样追问:“你为什么不由自主地加了啊字?你的崇敬之情从何而来?”学生在提问中就能梳理杂乱的思绪,明晰自己内心的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生成的主体是学生,生成的课堂是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所以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及时追问,促进生成。
总体来说,对于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教师面临着挑战。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本,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只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独立的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切实的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