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交际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利用有效的评价手段,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途径,进行持之以恒的交际活动,学生的语言、思维、心智一定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交际活动 情境 跨越式基础教育
【正文】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是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小学英语课堂中实现生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1、小学生自己的心理障碍。由于低段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这门语言本来就不熟悉,再加上自身胆小,在实施生生之间交际是就表现出焦虑和紧张。久而久之,就更加羞于开口说,最后就演变成不会说。
2、学生信心不足。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都希望能准确地完成老师给与的任务,而由于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或发音不准,导致自己信心不足,害怕犯错而不敢张嘴。
3、教师的教学观念错误,忽略了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很多教师由于没有认真研读新版《新课程标准》,没有着重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进行培养,而是按照老思路,老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目的。因此,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交际活动。
4、没有恰当的语言环境。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而英语表达也完全不同于汉语,而我们的学生没有生活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交际中就不知如何开口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
5、家庭及社会的不重视。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连语文数学都还没学好,小学英语根本不重要,没有时间关心学生的学生情况,导致学生也忽视英语的学习,就不主动参加交际活动了。
何克抗教授所创立的跨越式基础教育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的三大活动:师生交际、生生交际、拓展阅读。其中交际活动就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地位。可见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活动是重中之重,而为了让学生更主动、积极的参与交际活动,我用下表记录了不同策略对学生交际活动的影响,通过对比得出最有效的三条策略。
学生参与交际活动记录表
学校名称 |
福泉市第五小学 |
时 间 |
2016、5 |
试验教师 |
晏冬梅 |
课 型 |
|
研究策略 |
|
观察内容 |
观察对象 |
交际活动次数 |
交际活动内容 |
交际方式 |
备注 |
王达金 |
|
|
|
|
李能昊 |
|
|
|
|
刘成云 |
|
|
|
|
兰正豪 |
|
|
|
|
王方佶 |
|
|
|
|
龚钲斌 |
|
|
|
|
潘荣波 |
|
|
|
|
王明姝 |
|
|
|
|
张华阳 |
|
|
|
|
吴豪豪 |
|
|
|
|
分析
及
建议 |
|
1、及时、肯定、积极的课堂评价及奖励。何克抗教师在《语觉论》中提出要注重口语交际的教学评价。依据不同的目的和阶段目标,我们可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根据记录表观察,对学生交际活动的及时评价,确实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当堂课上其参与交际的意愿表现得更积极,举手至少两次以上,高于其他未被选为试验对象的具有表达障碍的学生。
2、创设真实、恰当的情境进行交际活动。跨越式英语教学模式的三大特点:情境性、交际性、层次性。语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情境。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标、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并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个体和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与思维能力,并能在展示活动中感受成功。可见,口语交际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对于我们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本来能够接触到有关英语的内容就少之又少,教师只有利用一切机会,运用多媒体丰富的文字、图像、动画等为学生创造交际训练的环境。我在进行动物单词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身处动物园的情境,带着孩子们逛动物园,学生在动物园里进行两两交际就更容易,而且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
3、搭配合适的交际对象。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和性格特点,搭配互补的交际对象。试验证明,学生会把自己交际的意愿进行传递,并帮助能力较弱的一方进行表达,最终进行展示。
4、进行家校合作,拓展进行学生交际的场所。《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中提出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可延伸到课堂之外。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我通过与试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并达成重视共识,帮助家长下载英语趣配音等APP帮助学生进行课后交际及语音训练,学生已经有所准备,在课堂上的交际活动表现得更为积极与准确,由此信心大增。
总之,交际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利用有效的评价手段,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途径,进行持之以恒的交际活动,学生的语言、思维、心智一定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念得以转变,教学能力和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得以发展,研究的过程也是自我进修、自我学习、自我改进的过程;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心灵得到感化,成为双向互动的促进者,与学生同时得到提高。
【参考资料】:
1 、《新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觉论》何克抗 2004 人民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