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给予是快乐的》精加略三课时教学设计 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

吴洁仪 周宇清 陈晓红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给予是快乐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两篇课文,编排在第六组。本组的专题是“人间真情”,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展现了爱的奇迹。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本组课文共同的学习要求是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还要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学着关心、帮助他人。两篇文章的写法有共同之处,都有按事情发展顺序去叙述的。

 

【设计理念】

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基本媒介工具。从单元整体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到中年级之后,小学语文教材一般以单元进行组织,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开展教学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在单元分析基础上,采取“精加略”的方式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略结合的教学优势在于培养学生将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法、写法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独立读写能力和整体赏析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汉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4、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2、学法引路,合作探究。

3、引申拓展,迁移写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以情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以及高尚品质。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次授课的班级为四年4班,他们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跨越式语文学习,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能踊跃参与到课堂的每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识字量较大,阅读速度较快,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强,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阅读。学生普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部分同学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但是少部分学生不太喜欢举手发言,较大一部分同学对需要自己组织语言谈感受的问题有畏难情绪,不够自信。

【资源准备】

教师用的资源 教学课件

学生用的资源 跨越式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移植、谈何容易、幸运、袭击、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感受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这就是台湾海峡。一边是大陆,一边是台湾。这个海峡横隔在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这片汪洋大海隔断了大陆和台湾,却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思念,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台湾海峡两岸,题目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齐读)

2、(板书课题)写到“峡”字时,师提示:峡的山字旁应该写在左边靠上一点的位子,写得稍窄。

(“峡”字用黄色字体板书)

看看,在什么地方稍作停顿,就能把课题读得更有味道。(指名读,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打开书,让我们走进这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们在读时会格外感动。就让我们放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1  出示生字词。同位互相读,把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

2  检查学习成果。

第一组:(生字词)凋零、含苞、辗转(翘舌)、袭击、空旷、暂停、身躯

第二组:(四字词语)骨髓移植、突如其来、平安无事、谈何容易、海峡彼岸、骨肉同胞

第三组:(多音字)白血病、血脉亲情

3  出示单个生字。谁能说说与上面这些生字有关的成语或者谚语?

分类:峡.....怀...  (左窄右宽)

      袭、暂  (上下结构)

4  学习写“暂、脉、袭”,指导学生书写并展示。

2、想一想课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一说。(提示:这篇课文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在(李博士)和两岸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搭起了一座海峡两岸的(   )。

三、再读课文,品味感动。

1、同学们,我们知道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当时,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我们为他助人为乐的精神所感动。

默读1-2自然段,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原因,读的时候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

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思考:凋零、含苞、绽放在文中的含义,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     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好天气带给人好心情,但对于小钱来说,没有丝毫作用,无法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     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美景,美好的一切,小钱都无法享受了,环境描写反衬出小钱病情的严重。)

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2       生谈感受,师出示:为了找到适合的骨髓,医护人员跑遍了大江南北。

他们来到(            ),没有(              );来到(            ),

没有(           );来到(            ),仍没有(                )。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李博士和台湾捐献骨髓的青年,都深深懂得给予能造福他人,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快乐。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将认识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小男孩,了解另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边读《给予是快乐的》边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阅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救助行动圆满成功》,体会课文背景资料。

3、总结: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给予,我们将会收获更多快乐。

五、作业布置:阅读《千纸鹤》,谈谈感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词句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

2、感受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以及保罗遇到的小男孩那种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情亲。

一、课程导入

1、复习导入。(ppt展示第二自然段)

2、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杭州,有一位叫做小钱的青年正在面临病痛带来的生命威胁。让我齐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此时小钱的处境。

3、生齐声朗读。

4、师:一个正值如花年纪的年轻人,却要面临这么巨大的磨难,真是让人痛心。但是,好在小钱是幸运的,正当他在杭州的医院等待之时,在台湾的花莲济慈医院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一个台湾青年正准备捐献骨髓。(预设回答)

5、师:就让我们走进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走近那位青年,看一看这感人的一幕。

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师:当小钱静静地躺在杭州的医院里等待时,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台湾青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隐含在文字中的,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并连起来说说。

相机投影:

在大地余震的时候  ,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__________________,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__________________,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__________________,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生读文,思考。

3、全班交流。

相机投影:

在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在大地余震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4、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台湾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相机解释“突如其来”)

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台湾青年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5、师:在这样复杂危险的情况下,他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做呢?他心里是怎么想呢?我们再齐声朗读3、4、5自然段,穿过字里行间,想想台湾青年心里所想。

6、师:如果你就是那位青年,就你当时心里所想,你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师(模仿记者):你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请问:在当时大地余震时,你 躺在病床上,你害怕过吗?

师(模仿记者):你很勇敢。你知道吗?这次地震,造成了24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 地震过后,大家都忙着寻找亲人,抢救亲人。可你并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呢?

师(模仿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据我所知,你这次捐献对象是大陆一位青年,也许这辈子你 们都不能相见,也许他都不能向你当面致谢。你不遗憾吗?

7、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读懂了台湾青年的那颗善良的心。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投影: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学生深情朗读。

8、过渡语:

师:同学们,这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爱心、帮助、亲情„„)这其间,有个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他就是李博士。请同学们划出描写李博士的句子,和你的同桌读一读。

相机板书:“步履匆匆、沉着、奔波”

从这三个词中,你可以体会到在采取骨髓时李博士的心理在想什么?

同学们说,相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工作相片。

记住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带着你们的感动齐读课文第六段!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对课题中的“生命桥”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来谈一谈。

三、扩展说话。

如果你是小钱,你在获得台湾青年的骨髓捐赠之后,获得了新生。现在你可以给台湾青年写一封信,请问你想对台湾青年说什么?先同位说一说,然后请同学起来说。

四、     自学《给予是快乐的》

1、默读24课给予是快乐的,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保罗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

2、课文中写到“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想一想,这个晚上,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会想些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

五、扩展提升

读《一个苹果》(课本173页)《毕竟,血浓于水》(扩展资料89页),体会文章的主要思想。

六、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帮助别人也许仅仅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送上一个扶持的动作。这些虽然很微小,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那快乐。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从课文的主旨、写作方法等方面明确两篇课文的共同之处。

2、通过阅读有关“人间真情”的几篇文章,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体现出来的。

3、创设情境,迁移写作,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所看到的、经历的体现人间真情的事情。

一、复习导入,梳理结合点。

同学们,无论是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之间的血脉亲情,还是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都让我们深受感动。“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两篇课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给予是快乐的》

内容

写作方法

相同点

异同点

表达情感

 

二、拓展阅读,重温写作方法。

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世间充满爱的故事是那么多,现在请大家走进阅读天地,阅读几篇文章,边读边想:故事展现了怎样的人间真情?是通过什么方法展现出来的?

2、简单交流。

三、互动交流,畅谈真情。

1、一句句话,一个个动作,一个个眼神,一次次感触,凝聚了人间最美的真情。这人间的真情就是爱。(板书:人间真情——爱)

2、同学们,在生活中、在电视上、报纸上中等,你看过或听过哪些事情,深深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难以忘记?请选择其中一件,在小组内说一说。(出示同学之前互相关爱的图片)

3、指名汇报,集体评议。

四、片段描写,记录感人。

1、今天,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记录心中的那份感动。现在就请大家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把最让人感动的片段,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现人间真情。

2、评价,小结。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感动,学会表达,因为人间处处有真情!

2、出示名言。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兰

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泰戈尔

 

板书设计: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4给予是快乐的

 

暂  袭  脉

                                           给予              语言

                    血脉亲情               浓浓的情义          动作

                 小钱      青年            闪光的心灵          心理

                (大陆)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