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跨越式中的写话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从低年级开始强调写话训练,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写出见闻和感受。作为习作的起步,低年级作文教学应从写话开始,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用学到的词语说一句通顺的话,再养成能写好一句话的习惯。语文跨越式“211”模式要求学生每堂练笔10分钟,渐渐地,学生就会对写话产生兴趣,在提高学生写话水平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将来的写作打下较好的基础。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跨越式的写话教学,是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又一课题。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探索:
一、低年级阶段重在培养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的。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对启蒙作文的教学尤为重要。因此,在低年级段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活动中,养成从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到“敢开口说”的习惯,从而解决以后作文“无话可说”和不知“怎么写”的问题。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是写好片断作文的基础,在片断作文教学前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口述观察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又能及时反馈观察情况,也为写话奠定基础。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特别要求他们观察仔细、全面。对客观事物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全面感知,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如眼看、手摸、鼻嗅、嘴尝等。在《葡萄沟》一课中,让孩子仿照课文中第二自然段进行颜色描写,我们从颜色多样的水果入手,循序渐进的教孩子怎样运用颜色描写具体事物。
其次注重积累语言培养说写的兴趣。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可以指导学生每天写一句话。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过的事写成一句完整的话。另外对课文中文情并茂的句子或片断指导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想说想写的愿望。我们每天上课前有课前三分钟展示,让孩子读一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全班的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等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帮孩子进行积累。
二、中年级阶段仿写片断激发兴趣
中年级是写作真正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应注意求稳,教师要加强指导,让每个孩子都会写,切忌提高难度,因为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他们的写作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中年级作文教学开始以片断训练为主,逐步过渡到短篇习作,因此中年级作文教学当以片段为基础。片断作文教学的方式很多,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调整错乱的句子成段,这类训练的关键在于抓住作者的思路,明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方位、总分、事情的发展顺序),注意分析那些表明顺序的重点词语,让学生掌握组段的技巧,为写作打下基础。
二是提问题或用提纲写段。这种训练,要求具体,学生容易写作。如让三年级学生写《我的文具盒》时,我是这样做的:给学生列出了问题1、你有一个什么样的文具盒?2、是谁从什么地方给你买来的?3、它的构造如何?4、它的使用方法怎样?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口述交流,然后让其写下来。结果,同学们写得十分生动,展示出了每个同学书包的不同特色,避免了千篇一律,生编硬造,无真情实感的现象。
三是结合课文写段。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我给学生出了相似的题目《家乡的苹果树》,先让学生去农家的果园(或上网查看图片)仔细观察套树枝叶的颜色、形状,果实的形状、大小,让学生说说的味道(熟透了的,还没有熟透了的)。并让学生回忆苹果树什么时候开花,花的颜色、形状、气味等。通过观察让学生口述交流,然后让学生练习写作,大多数学生能写得真实、具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年级阶段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要想表达得好,必须吸收得好,所以,要想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进入高年级以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常用字,因此阅读的重点不再只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是要体会情感,学习写作方法。
首先,是积累内化训练。结合语境的积累,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因此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途径。课文讲完以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情感,在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吸收,并把好词、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词汇丰富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
其次,是在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他文章的个性,通过概括特点是对文章的整体回顾,又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
再次,是借鉴方法。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写作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是阅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一步读写知识迁移的一个起点。它犹如搭在“读写”之间的一个桥梁,让学生跨过桥梁顺利到达知识彼岸。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学完人物篇文章就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文章就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最后,是借助视频或电影来分析写作方法。曾经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唐山大地震》和《惊天动地》两部影片的部分片段。在影片《惊天动地》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老人正在超市为女儿买她最爱吃的大樱桃。当地震来临时,人们四散而逃时,这位老人为了救一名婴儿,她奋力地将婴儿车推向出口,婴儿得救了。而此时出现在画面上的是散落满地的大大的鲜红的樱桃在跳动。此时,我抓住时机发问:“大家猜猜这位老人怎么样了?”学生七嘴八舌,有说老人为救人已经死了的,有说没死的。而且还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后来通过进一步地观看,才知道老人最初并没有死去。)借此机会,告诉大家这种表达方法叫“设置悬念”。虽然观看的两部片段只是作为课文的拓展材料来了解地震,但是这种方法也不失为一种介绍写作方法的好手段。
跨越式这种教学模式切切实实的把写话和习作落到了实处,使学生真正的收获了学习方法、积累了写作素材、激发了创作灵感。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细心和耐心地指导,更需要不断的积累与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