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 》教学反思 执教人:佘佐琪 教学反思:《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变化形态和水与人类的关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为主,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以读为本,激发兴趣。 开课时,我根据课文特点:第一人称拟人的写作手法与抓住“水”是会变化的一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学生很感兴趣的“魔术师朋友”来吸引大家。然后,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我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云”,跟着大家一起“变”魔法。这样按课文特点设计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根据水的形态变化,引导先变成“汽”在变成云,让学生从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同时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的用词准确。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我又请学生读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盈。 在整个教学过程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读,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欣赏……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图文结合,让学生思考“我在池塘、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指导,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使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表演,使学生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利用多媒体和图片结合,引导学生对水的性格变化作个对比,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和气、喜爱的语气;水暴躁时也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带来灾害时的伤心、难过语气,并及时融入科学知识和拓展的延伸,通过合理治理和利用水资源,我们要保护水,和水做朋友,更多的了解水的知识,进入到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阅读会产生疲劳感,这时,我就设计了用游戏的方式,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把学生带到了以“我是一粒种子”为题的写话练习中,学生观察种子从土里钻出来,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整个完整过程,引导学生会说,会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这个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学会“自述”。 最后,我用“水是生命之源” 来引申学生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来结束课堂, 虽然整节课思路比较清楚,能较好的把握课堂。但其中还有不少不足,如:朗读指导在语文的阅读课教学中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块。在朗读指导中,指名读主要是起到朗读示范的作用。但是我没有指名读,大部分让学生齐读。学生读了之后,我的跟进性评价语言相对单调、机械。对于学生每次的发言或朗读,我的评价相对而言比较单调,缺乏教学艺术。有些评价语言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要多学习。除此之外,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还需下功夫,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在教学还写话方面,可以渗透一些语言的运用和写作技巧。 总之,“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因为有遗憾,才会反思,才会发现,才会进步,才会一直追求完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