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
杜毅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课文叙述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通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只要留心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课堂上,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程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更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本课件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色彩鲜艳有趣的图片,在老师的指引下,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课件中大量的阅读材料,让孩子们在读中畅游,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知识在发展中得到跨越。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那么,如何通过信息化语文教学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因此,我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时,力求体现这样的教学思想,尝试着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地融为一体。
一:注重语文基础性的把握。
引入新课之前,我从复习字词入手,既巩固了生字,又积累了词语。课改以后,有些教师渐渐走入一个误区,认为课堂教学不再需要将语文训练放在首位,尤其是第二课时,往往忽视字词的复习。我们知道孩子记忆生字快,忘得也快,记忆生字最好的方式是不断地复现,所以我主张每课都学习生字,每课都巩固生字,每课都写点生字,反复地强化、记忆。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词句的训练,课文朗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是语文的基础。但是在学习生词时,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单调、枯燥,因此,我在出示生词时,有意识地把新词与旧词放在一起,譬如:齿孔
一枚邮票
菜刀
裁剪
伦敦
酒馆
喝酒
别针
方便
撕开
研究
究竟
吸引
整齐
邮政
仍然
要求
使用
立即
英国
各式各样
而且
摸遍
求助
首次。我以自由朗读,开火车,小老师带读等多种形式,全班参与,让每一个学生落实识字任务。”学生在复习生词的时候,在多遍诵读中,已经能够将这些词正确朗读出来。
二.教师发挥导学的作用
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教”的方式就决定了“学”的方式。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教师起着关键的导航、定向的作用。传统教学中,从一开始邮票撕开是如何不方便,到一位先生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阿切尔看到后受到启发,制造出邮票打孔机,教师都会根据故事的发展,把故事结果讲给学生听。但是,我在这个环节上是这样设计的:在讲课文前,我出示课的插图,等到课文品读完以后,初读课文后,我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并用言语加以引导:阿切尔来到酒馆喝酒,被一位先生吸引住了,他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同学们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呢?通过画面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由此引出了以下练习:
阿切尔被那位先生的举动吸引住了。他一手__________,一手__________,眼睛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
通过填空的练习,培养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为写作做好铺垫。这样一来,学生直接从视觉上有了具体形象的感受,教师采取的策略是顺学而教,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既没有失控,又没有教师的牵强附会。又如:在课文拓展部分,我出示了几张有关发明创造的图片,学生那一双双闪亮的小眼睛立刻告诉我他们对这些知识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在生活中,你遇到什么困难并写写你们解决的过程。至此,我将教师的导学由课内向课外继续延伸,让学生将有限的课上学习转化为无限的课外学习中去。最终体现本课的教育宗旨:让学生知道发明并不神秘,要多留心身边的事。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三.利用移情让学生产生体验
移情是情境教学重要的理论之一。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实的情感,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或幻想,或搜索生活中类似的事件,激发出情感,然后进行嫁接,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光是从文本上理解,学生很容易想到,邮票齿孔机是很容易发明出来的,与学生的直接体验相距甚远。于是,我立刻提出一个问题:知道阿切尔的打孔机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吗?学生马上来劲,纷纷举手,当我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的时候,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哇起来,我抓住孩子思维最旺盛的一刻,要求他们把阿切尔发明过程再现出来。对于二年级小朋友来说,这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他们对发明并不了解,对发明家创作的过程仅仅停留在很辛苦的认识上。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自主阅读《苹果落地》《弗莱明与青霉素》《中国四大发明》《爱迪生》《张衡与地震仪》等文章,孩子们在阅读中畅游,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当想像之门打开后,我提出:谁能够告诉我,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邮票齿孔机呢?孩子们不吐不快的欲望更加强烈,在孩子们再现情景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勤奋好学的阿切尔,我们看到了坚强不屈的阿切尔,我们看到碰到困难不气馁的阿切尔,这让我们看到孩子将来不也具备这样的性格吗?
语文学科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我们的语文从很大程度上讲是用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完善他们的人格。因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正所谓“文以载道”,任何语言都是用文字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观点或见解的。语文课文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润物细无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语文课能真正注意到这些问题,那便是我们向素质教育迈向了一大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语文,爱语文,用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