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 赵 红


【摘要】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的智能的创造性工具,把网络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必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从(一)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二)新知探究的有效性 (三)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四)拓展活动的有效性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学习

【引言】
  所谓“有效学习”,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如今,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不能促进学生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传统教学将教学的天平沉在“教”这一边,而未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授权”。 而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则呈现出多样性、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等特点,教学中出现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感知讨论式学习、迁移尝试式学习等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正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改革和促进,网络教学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数学课堂,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共进的理想学习平台,使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得以真正实现。那么,如何挖掘网络资源的优势,利用网络为教学服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让我谈谈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 、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选取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创设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情境创设要体现可操作性,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感悟数学的内涵。
  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入的: “在1-10这几个自然数里,你最喜欢哪一个?”生举例“8、9、3、5……”,学生举例以后,我又问“如果老师在这些数后面添上一个符号%,你认识吗?”生:“认识。”由于这样的情境引入只停留在学生认知的表面,没有体现可操作性,所以,学生的兴趣不浓,效果不佳。
  于是,我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把引入改为:
  师:“前几天,老师让每位同学上网查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找到了吗?你们对百分数有什么了解?”
  生汇报。(有的学生把预先收集到的资料发送到老师的邮箱里,有的学生把资料打印出来)
  师:“同学们,你还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解决百分数的什么问题呢?”
  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关百分数的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研究百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吧。”
  生:上网浏览“资料一”和“资料二”的情境图。

资料一: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下列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


球员

罚球数

进球数

7号

20

18

3号

10

7

5号

25

21

你认为应该派哪名队员?把你的理由在网上用文字和算式表示出来。

资料二:科技小组做黄豆种子的发芽实验,3天后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


品种

实验种子数/粒

发芽种子数/粒

1号

20

5

2号

25

7

3号

50

11

  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把你的理由在网上用文字和算式表示出来。
  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明白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
  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轻松愉快的问题情景,把教材中的问题,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手段表达出来,抓住了数学的  本质特征,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置于矛盾的互动当中,在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中来运作,更好的突出了数学价值,提高了数学情境的有效性。

二、新知探究的有效性

  有效学习是建立在对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的基础上的,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存有探究意向的积极倾向,即求知欲。老师应尽量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空间,多一些尝试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能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使学生在自主需求中进行活动学习,使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略显无力,而通过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交互浏览功能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趣味化,使它的呈现与问题的分析更趋于学生的能力与需求范围,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质疑、分析、理解,在自主探索中达成目标。
  如:教学“百分数的产生”时,我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只是在教室里运用多媒体平台把课本的问题展示出来,课件只是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当课件一展示出来时,学生们都很兴奋,跃跃欲试,小手都举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试一试在网上操作的滋味,可是,由于时间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学有机会到教师机上进行操作,没能进行操作的同学都有一点失望,因为,他们只当了一回旁观者。当小组讨论的时候,表现积极的也只是刚才有机会进行操作的同学。从这可以看到,如果课件只是作为内容展示的工具,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阻碍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我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探索规律的工具,采用先放后扶的自主学习法,在研究“百分数的产生”活动中,学生分组看资料,讨论理由,分工合作,在网上完成,并汇报。有的小组采用小数来比较大小,于是,他们就调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如:18/20=0.9,7/10=0.7,21/25=0.84;有的小组把各个分数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来比较,这时,他们可以调用数据库中的符号、分数进行探究,得出:18/20=90/100,7/10=70/100,21/25=84/100。经过探究,终于得出了“把比率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进行比较较方便。”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从所获取的信息中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主动的观察、验证、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领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学生经历的,是一个生动的、充满个性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过程,教师所充当的,是一个学习信息、学习内容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的角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换来了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激活,你的感受、我的想法、他的意见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特别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和谐发展。
可见,网络教学使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内部交流和组际交流更充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克服了以往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交流不够充分,参与度低的现象。通过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置身于网络,在网络中畅游,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网络环境为我们的数学活动架设了一座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以及竞争的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实现了课堂的有效学习。

三、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网络教学信息量大,交互及时的优势在数学多层次练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即因材施练,使人人获得成功的体验,人人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进行“百分数的认识”练习设计时,我在第一个班的练习设计中只是让学生完成书本上的基本习题,没有很好地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和思维的价值,学生感觉不到得到了什么或提高了什么。
  在第二个班的练习中,我运用网络技术,设计了“能力面对面”模块,比一比谁最棒。题目难度呈金字塔形,由易到难。“我是小判官”为基本题型,是所有学生的必答题;“选一选”则为深化性练习,有一定的坡度,适合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而“乐一乐”则为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性质,是针对优生所出的练习。在发散性练习中,学生可自由访问他机,在人机交互的基础上加强了生生交流与合作,实现多机交互。这样,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齐步走”的局面,解决了“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难题,使各类学生在纵向上都能获得发展。

四、拓展活动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突出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灵活应用知识。要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我们就必须精心设计拓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手段使学生在乐学中巩固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恰巧,多媒体网络活动就能做到面向全体,活泼开放。

 

取了的克数

占总数的(  )%

脂肪、油、糖类

(    )克

(    )%

瘦肉、家禽类、鱼类、豆类及蛋类

(    )克

(    )%

蔬菜、水果类

(    )克

(    )%

谷类、面包、饭、面粉类

(    )克

(    )%

  在第一个班的拓展练习中,我让学生在100个格子的图中设计一幅图案,分别说说各种颜色的方格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因为给予学生的只是一幅含有100个小正方形的图,在上面涂上颜色,学生很快就完成了,由于过于简单,体现不出解决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学生兴趣不浓。于是,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另一个游戏:“小小营养师”,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根据“营养金字塔”的资料,为一年级的小朋友配一顿午餐,要求午餐食物的搭配要营养均衡,有利于小朋友们的身体健康。学生上网操作,进行配餐游戏,并填写好以下表格,说说理由。
  完成后,学生可以上网互相浏览其他同学的配餐方案,还可以进入论坛对同学的配餐方案提出意见或建议。
  这样,通过网络环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巧练活用,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同时,由于网络的双向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递给了教师和其他的学生,因此,可以说网络教学不仅引导学生参与了“学”,而且也参与了“教”,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因此大大提高了。

五、结论
  实践证明,处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模式,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沟通工具,只要我们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就会让数学课堂“亮”起来。

 

参考文献:

  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 章建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8月
  • 何克抗? 李克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优秀论文集,2002年11月
  • 《有效教学学习资料汇编》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科研部编印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