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
校本教研专题网站

课例菜单CHONG WEN

 

 

 

 

 

 

 

 

 

 

 

 

 

 

 

 

 

 

 

 

 

 

 

 

 

 

 

 

 

 

 

 

 

 

 

 

 

 

 

 

 

 

 

 

 

 

 

 

 

 

 

 

 

 

 

 

 

 

 

 

 

 

 

 

 

 

 

 

 

 

 

 

 

 

 

 

 

教研反思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 王弟
  《自然之道》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好心办坏事。这是一个令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因为小海龟离巢进入大海正是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缺少的知识。但是,透过故事的表面去挖掘、理解文章所揭示的自然之道,却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自然之道”、“自然规律”,这是一种以成人化的辩证思维来诠释的自然道理,如何更好地使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思维、通过语文的方式、运用更适合儿童理解的语言呈现出来,是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作为完整的精加略课型的第一课时,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检测字词,文本的预习情况以及概况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为第二课时的深入解读文本及人文主题做好铺垫。
  我觉得在课堂上比较突出的亮点有:
文题乃是文本之眼。所以在课堂上,经过一个简单的导入之后,我从文题入手,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自然之道”中“道”作何解释。“道”在字典中共有四种解释,学生很容易选择适合文题解释的:道理,规律,经过理解重点字的意思,学生了解“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从而为文本的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在单元导读课中我已经带领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字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前主要是检查学生对于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并再次进行复习巩固。在检测预习时,大屏幕出示词语,学生接龙领读。在检测的过程中相机纠正学生掌握中的薄弱部分。在检测生字时,我抛弃了常用的领读组词的模式,改用听写词语的方式,听写的词语经过精心的选择,既是学生容易出错的词语,而且词语中还包含着需要指导书写的生字。采用听写的方式,一是可以在同学们的听写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二是可以让学生在错误中找到问题,记忆更加深刻,有助于加深印象。
  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遗憾之处,课文内涵突出不够,挖掘不广泛。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强调不够,没有突出违反自然规律就会事与愿违的理念,课堂机智欠缺,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时,按照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关注板书,抓住人物,事情去概括,却忽略了从学生的汇报中提取关键的概括性词汇,例如学生在汇报中提到“遇险”,精炼的概括了小幼龟的活动,应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这样学生对于文本的概括就更加精炼,应该转化一个学生的经验为全体同学的能力,也可以为第三课时对课文内容的归纳做很好的铺垫。
  二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信心,激励起学生的求知欲。但是在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相对单一,激励不起学生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矫正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  彭杰
  《自然之道》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两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组精加略课文,本单元选编这两篇课文的意图除了要丰富学生的见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受到保护大自然,敬畏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探究自然规律的教育。所以精略结合点我们定位在主题上都是人类违背大自然的规律从中获得大自然的启示,写法上都有对比的手法,而不同之处是《自然之道》是叙事明理的,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通过列数字和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明方法阐述的。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紧扣“情”、“理”二字,努力创设情境,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通过“多角度换位思考”让学生充分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课文中去。 
在突破“情”时,我让学生自学后分组换位思考,一二组当课文中的“我”和同伴,三四组当生物学家向导,汇报自学中感受到的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鼓励学生说出对向导言行的不同见解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采用朗读、辩论、抓重点词等方法,重点体会“向导”的话和人们的悔恨。 
突破“理”时,我将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象的东西,让全体学生扮演“侦察兵”小幼龟,通过表演小幼龟的“探出头”、“躇踌不前”、“欲出又止”等感受幼龟们的生存之道,并让学生想象当向导将幼龟送向大海时小幼龟的动作、心理,加深学生对人们违背自然之道后对小幼龟的伤害的理解,并最终让学生感悟到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做事情要遵循“自然之道”。 
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

  1.   对于“自然之道”,人们好心却办了坏事,没有遵循幼龟的生存规律,只渗透还不够,这一点还应再落实。
  2.   对于略读课文的处理,还可以再放手一些,直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提炼,课堂随机生成会更活。

  两篇课文的精略结合还是稍显牵强,《自然之道》是一篇很典型的叙事说理的文章,应选择一篇同类型文章作为精略结合,加深对叙事说理的文章特点的掌握。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  宋英波
  《自然之道》讲的都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带来的严重后果,《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人类对黄河的破坏,导致这条母亲河变成了祸河,以及人类治理河河的措施。两篇文章在写法上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对比。因此,在前两节课的学习基础上,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放在写法上,设计了以下环节:一、回顾课,明确主题和写法;二、对比阅读、深化主题和写法;三、拓展阅读,迁移学法;四、写作表达、运用写法。
  课堂上我围绕写法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回顾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后,在进行对比,找出两篇文章在主题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继而深化主题和写法。再通过拓展阅读来迁移学法,因为这两篇文章的揭示的道理不同,《自然之道》告诉我们不要违背自然之道,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告诉我们不要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我选择了以下五篇文章,《母亲河的自述》 《母亲河的哭泣》 《蛇与庄稼 》《麻雀的信》《 蔬菜也疯狂》,学生读文后我有围绕这几篇文章设计了两个小问题:这些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麻雀为什么要给人类写信?再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个拓展说话的练习,目的是为后面的写话做好铺垫。学生在明确了麻雀写信想告诉孩子们,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孩子的好心已经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接着我追问,还有谁也想给人类写信,它们写信想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它们有的说关在笼子中小鸟会写信,被砍倒的大树会写信……在此基础上我在出示写话要求,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而且也有话要说了。根据文章内容,我设计了两个写话要求::

1、如果你是一只幼龟,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
2、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如果你是其中被破坏的一员,你有什么感受,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第一个要求与第二课时的教学环境相呼应,学生因为在课堂中进行了说话练习,都没有选择这个题目,都选择了第二个写作点,孩子们把自己在书中读到的、或在电视上看到的破坏大自然的现象都通过书信或自述的方式呈现出来了,并运用了叙事明理的写作方法,语言犀利,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的破坏行为,并对人类提出了呼,教学内容紧扣主题。可见这三课时的学习是成功的。
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借班上课,与学生不熟悉,所以导致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这也说明老师的沟通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时地进行“再加工”、“再发明”。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身,使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Copyright 2018 黑龙江省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