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品读感悟的理解能力,已经具备了在一定时间内快速阅读相关文章的阅读能力,已经具备了能用手中的笔真实的表达感情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
感受叶老文品与人品,懂得学作文应该先学做人。
五、设计理念
- 强调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本所说明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 通过重点句子、词语理解课文。
-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讲故事
一 、话题回顾,复习导入 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请大家读一遍课题,这是一片怎样的爬山虎呢?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哪两件事呢?能指名说(结合回答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课文围绕这两件事分成了两个部分。那么,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二、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体会叶老作品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3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自学这部分, 请画出相关的内容,一会儿我们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1.第三自然段2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
师:"密密麻麻"什么样?生:把空格子都占满了.
师:是啊, 我们怎样读这段话呢 (指名读,教师评价)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已经出现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了.
师: 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原件. (课件展叶老修改的原件)你们看,这可真是"密密麻麻"呀,几页纸上到处都是钩,直线,曲线……密密麻麻呀! 谁再来读?
看到这密密麻麻的修改作文,我都愣住了呀, 谁再来读?
2.第四自然5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
师: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回答 :《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
师:我们平时说—张—— (生齐答)纸. 一幅——(生齐答)画.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
师: 还看到什么了呢?生回答
师:这样一改就更加规范、准确了。叶老曾经说过,所谓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
同学们,看到叶老这样为他修改作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我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为别人改作文都这么认真,哪他自己写文章呢?能说一说吗?相机板书:作文 一丝不苟
师:那作者看到叶老为他修改的作文,有什么感受呢?读一读课文
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读呀 (生读) ——
师:当时,叶老先生已是年近七十了,可老人仍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的成长,你有什么感受,所以——
3.第五自然段 3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
师:叶老先生不仅这样认真地批改我的作文,还在后面写了评语。指名读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则评语里写的都是"我"的优点,别忘了,短短的一篇作文,叶老先生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了100多处呢,你们有疑问吗?
师: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吗?预设生:(读)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你又有什么感受呢?相机板书 带着感受到读一读。
15分钟
(二)体会叶老人品
师:同学们,15岁那年暑假的一天,叶老先生邀请作者去他家做客。他有幸见到了这位大文学家。这次会面,(课件出示):叶老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重点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出示课件 2
交流汇报
预设:1、第8自然段 2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
生:我从这感受到叶老的 和蔼 尊重 平易近人 相机板书
师:一位蜚声中外的大文学家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初中生握手,这一握,大作家不再遥不可及,小初中生不再惴惴不安。
2、第9自然段4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
师:你还画出了那些句子呢?
预设:从这感受到叶老是一个很亲切、随和的人。
抓住对比理解“融化”(点击鼠标,突出“融化” ):
引导:你见过什么东西融化?“心融化”了是什么意思?(就是内心——深受感动)再读一读这段话,是什么把我的心融化了呢?预设: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师:我们感受到了叶老的亲切、认真,那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指的是什么呢?你们能猜一猜吗他的期待吗?
对话补白,感悟“期待”(出示课件,配录音):说来有趣,……
——引读叶老期望的话(出示句子,配叶老肖像):
其实这不仅是也老对肖复兴的期待,也是对我们的期待一起读
“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三)感悟文章“借景抒情”5
师:在叶老家里,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快速找到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3
全班交流
(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
师:这是描写的什么时候的爬山虎?(下午,刚到叶老家时看到的,)
一位中学生,要去蜚声国内外的大作家家里做客,他当时的心情如何呀?景物描写可以衬托人物的心情啊!你能读出它的这份激动与紧张吗?指名读
(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出示课件(爬山虎的图片): |
师:这一处描写是什么时候?我和叶老一个下午的交谈,非常的融洽,叶老的一番谈话,使“我”深受鼓舞,我对从事文学事业充满了信心。 谁再来读
师:同学们想想,难道这里作者写的仅仅只是一墙美丽的、生气勃勃的爬山虎吗?
他其实还是(叶老人格魅力的写照。)因为叶老的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虎虎有生气,永远那样绿着。
(四)第10自然段 2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
师:十五岁那年和叶老的一次见面,叶老做人——质朴平和,作文——一丝不苟的品质影响了我一生,所以现在回忆起这件事来,作者会这样说到, 一起读。
反复“颂”读(点击鼠标,突出课题):2
师:这次见面,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 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1)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期待,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四、拓展阅读
师:同学们,肖复兴和叶老的一次见面,让他一生受益,其实,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有益的人,难忘的事。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
出示自学提示:
(1)张国强同学遇到了什么烦恼?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的?
(2)你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了吗?
全班交流:
总结:同学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烦恼,当你再次回首往昔,你会发现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肖复兴一样用心记录下自己成长的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