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教学反思 教学资源 专家点评

 

《台阶》教学反思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略读文章,是跨越式课型中的1+x。文章以极其自然的口语化语言,展示了一个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奋斗历程,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渴望得到尊重的农民形象,常见的事物、简单的叙述、不经意的举动流露出对父亲浓浓的深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刚刚与学生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因为比较贴近生活,学生基本上能理解文中蕴含的刻骨铭心的亲情,而《台阶》一课中,作者家庭极端落后的经济条件离我们的学生要遥远一些,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到位的理解主题,是备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记得自己第一次读到它时,当时的触动远远比《背影》要大。细腻的文笔,质朴的有些口语化的叙述,近乎悲壮的人物刻画,凄楚、辛酸的氛围营造,深深地折服了我。可是,如何教好呢?

我在深入分析教材,以及对跨越式课题下的略读文章的理解和学生现状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大致拟定了 “教学流程”:整体安排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具体让学生读两遍课文: 一读课文,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感知父亲的形象。二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父亲情感和性格的细节描写,体会父亲人物形象。再读拓展阅读,从其他文章当中找出相应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此方法的认识。通过对此方法的反复读及分析进行实战演练,回忆自己的父亲的人物形象并运用细节描写刻画。

一堂课下来,有些地方跟自己设想的一样,有些则让我感觉比较失败。根据两次读课文的情况,我反思了整节课:第一遍读,按照我的设想,文章叙述的事情简单而清晰,所以学生很容易的就概括了出来。

读第二遍时,我引导学生简单跳读,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有触动的细节再细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大部分学生找到了第五和第十三自然段,这都是较典型的片段。第五段多角度的描写,十三自然段反复的渲染都很有可读性,我于是指导他们反复阅读,效果较好。但这一部分有些略快。

到了拓展阅读时,学生认真的阅读并批注。在展示时学生能准确的掌握这两篇文章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形象,并且能用整理好的语言去概括,令我很欣慰。所以这一部分找了5、6名同学进行赏析,稍有些多。

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写自己的父亲。看着孩子们认真的书写,有话可写这已经达到我这节课的目的了,展示了两篇练笔发现孩子们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细致,可见,孩子会用这种方法了。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也发现,虽然学生思维活跃,感情投入,对父亲的人物形象有了较深的体验。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显然还远远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作品的赏析很多都是肤浅的、片面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冲动很大程度上还来源于教师的引导。因此,让学生的情感冲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还将是自己以后教学中的重点。

我在想,学了《背影》,又读了《台阶》,对学生是否有触动?学生会比以前更懂事了吗?如果他们能有点滴的变化,这段时间的教学就不仅是教学上的收获,也算是对父母们的一种告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