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读写整合    相得益彰

    两年来,我校一直参加“基础教育跨越式”课题活动,跨越式教学把“语言运用为中心”这一思想落实在读、写上,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参与课题研究后,我更深刻体会到“读”是基础,“写”是目的。只有“读”这个基础打好了,才能厚积而薄发,但只“读”不写,就如过眼云烟。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怎样做到巧妙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读写结合,让学生及时进行写的训练呢?我谈下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借助教材,实现读写整合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都是模仿前人而作文之。”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练笔机会。因此,我们依托文本,找准训练点,将阅读写作更为直接、更为密切地融合起来,使读和写既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1)从课文仿写入手
    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诗歌时,充满童话色彩的语言,学生很容易掌握诗歌的内容,小作者把自己在生活中了解到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写成了优美的诗句,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写一写呢?有的学生写着:凤仙花妈妈有个好办法,她让孩子住在绿色的小屋里,太阳出来了,妈妈就会打开大门,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椰树妈妈不用想办法,她让孩子跳到海里学游泳,波浪叔叔带它们到远方泥土里,让它们快乐地成长。学生的作品稚嫩、纯真,充满童趣,在编诗的过程中,拓展植物传播种子知识。
    (2)从省略号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会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它们会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唤起他们的想象。如《恐龙的灭绝》一文中有这样的写到“地球上的哺乳动物越来越多,它们经常偷吃恐龙蛋,使恐龙渐渐灭绝;突然流行的传染病,使恐龙全部死亡;全球气温下降,使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性的小恐龙……”这一空白恰好给了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帮助科学家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有的同学写到:很久以前,地球曾经由恐龙统治。恐龙有的很大,比十头大象加在一起还要大;有的却很小,和鸡差不多.恐龙有的会飞叫翼龙;有的生活在水中是鱼龙;有的恐龙像牛和马,只吃树叶和草,有的像老虎像狮子专门捕食别的动物。恐龙种类有好几百种,样子千奇百怪。后来由于地震、海啸使恐龙灭绝。孩子们对恐龙知识感兴趣,了解颇多,展开想象,大胆习作,这样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3)从思想内容入手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若从教材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围绕一个认识点或一个情感点发散开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样能达到读写的有机融合。如:《两只狮子》中两只狮子完全不同方式地生活着,一个勤学苦练,一个好吃懒做。老师在教完课文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有同学这样写到: 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不要依靠别人,甚至自己的父母。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自力更生。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教育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4)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雷雨》一文时,我觉得“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的“垂下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垂下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垂下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用“掉下来”而用“垂下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垂下来”一词写出了当时风特别大,蜘蛛非常害怕。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当然,不管是哪种仿写,都要在写前加强对课文的阅读和感悟,发现文章的特性。惟有这样,才能够发掘文章的内涵,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揣摩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构句的生动性,是仿写的基础。读和写有机结合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二、加强课外阅读,并内化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为的是让学生多读,多感受生活。但多读还不行,还应多写,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开始我要求学生每天一定要坚持阅读,并从课外读物中摘录好词佳句。摘录好词、好句是阅读成果的文字记录,是从读学写,以写促学写的需要。满以为这样做会使学生的写文“底子”增厚,但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学生为了迎合老师只是穷于翻书看报,囫囵吞枣的摘抄一大堆词句,只见其在笔记本上“开花”,就是不见其在写中“结果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消化摘抄的词句。后来,我采用“一日一练”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让学生在摘录的内容后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摘录的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写话的内容很广泛:可以点评,可以谈理解,谈感悟,也可以进行应用方面的写作,如遣词造句,仿写段落,写写读后感等。
    这样的摘录笔记,既是读的记录,也是写的成果,更是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需要,同时也达到了读写有机结合的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写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汲取写作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能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写话了,写话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总之,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才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出路,只有多读胸中才会有本,只有勤写笔下才能生花。

 

CopyRight ©2002-2017Inc.All Rights Reserved 肥西县董岗中心学校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4.0以上版本,1440*900 的分辨率浏览本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