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我是什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常识性精读课文,作者根据水的特点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水的三态变化。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作者抓住“水会变”这一显著特点,围绕“变”字展开,用第一人称“我”代替水,对水的变化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运用了如“我在天空漂浮着,有时候穿白衣服,有时候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红纱披在身上”以此来形容水变成云后的不同色彩。 而云遇冷又变成了雨、雹子、雪。课文分别用“小水珠”、“小硬球”、“小白花”来描述雨、雹、雪的形态;用“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描述雨、雹、雪落到地面时的情景,描写形象、确切、得体。水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动态,课文选用了“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等拟人手法,写出了水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动态,最后,写了水与人类的关系。全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且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描写,让读者去猜,因此,我认为文章的重难点是:
1、认字写字。
2、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
3、拓展写话。
-
教学策略: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着眼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活其认知潜能,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良好的协作意识与能力、自我扩充知识结构的意识与能力,实现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体策略是将课文主旨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尽量提高课堂效率。
-
设计理念: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语文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跨越式发展的理念。
-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
教学课时:
两课时
-
教学过程:
-
三、辩字正音,合作学习。
1、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2、认读带拼音的字。(齐读、个别抽读。)
3、认读去拼音的字。(齐读、个别抽读。)
4、读含本课字词的句子。(叫个别学生读,中间加入朗读指导。)
5、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后全班交流。
-
四、重点指导,强化写字。
1、认读我会写的字。
2、引导学生整体观察。
3、重点指导:黑和害。
4、师范写,生观察
5、生练习写字,先描红,再临写。
-
五、拓展阅读,体会运用。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8页,读下面的文章,读完之后可以读后面的文章。
《可怕的水灾》 《能干的小水泵》 《雾》 《露珠》 《霜》 《冰》 《水的知识》
-
六、随堂写话巩固运用。
用本课会写的字写一段话,至少用五个。
-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
-
- 标签:
- 方法
- 学习
- 学生
- 变成
- 交流
- 写字
- 文章
- 课文
- 运用
- 语文
- 能够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