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县望远小学 《我是什么》 执教人:周瑞霞
首页

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教学本课我注意突出三各方面得教学特点:
一、立足整体把握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也要着眼整体。
  课堂教学开始,我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复习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
  接着从课文整体思路着手,从儿童的思维的角度和兴趣出发,调整课文结构,激发儿童兴趣,进行教学:水是神奇的精灵,它的家在江河湖泊里,他喜欢旅行,它不仅在天空进行神奇的旅行,还在陆地上进行旅行,做一些好事和坏事,我们只有多学习有关它的科学知识,才能够让它更好的造福人类。通过这样的整体调整,是整个教学思路更清晰、更科学,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更有情趣。
  在板书上也遵循水循环的完整过程,江、河、湖、海的水被太阳晒后变成云,冷风的作用下又变成雨、雪、雹子回到江河湖海里。这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板书图文并茂,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整个过程。
二、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法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促进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课标》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在教学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书。
  课文以谜语的形式介绍了水的变化,我把课文的第三段也以谜语的形式出示让学生自读自悟,猜猜水精灵的家在哪里?再联系身边的实际说说水精灵的家还在哪里?他在那里生活的怎么样?然后读出水精灵生活的美好。第三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文字优美,通过指导学生抓住“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几个词语,并通过观察课件图片,让学生谈感受,池塘的安安静静、散步时很悠闲,海洋里的水波涛汹涌。
  又如,引导学生理解水珠连片云成时,让学生说说你看到的什么极小极小的,学生说芝麻、沙粒,教师引导比沙粒更小的还能看见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极小极小”,在联想中,加上教师用粉笔轻轻画出的无数的小点儿连成一片成为云的形象过程,这样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在理解后学生能自然的把点的小和多朗读出来。
  第四自然段教学,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突破难点,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读懂水谁在地面上旅行做的好事是什么、坏事是什么,你们什么时候喜欢它,什么时候不喜欢它,学生声情并茂,用发自内心喜欢和讨厌的声音的读出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总之,用各种方法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营造了读书的氛围,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
三、在阅读理解中加强语言的积累。
  《课标》多次提到:“语言积累”,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读书,促进学生有效积累。
  阅读理解加强积累:读书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多读、读熟,才能理解课文内容。俗话说:“书读千遍,其义自见。”我在教学中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书声朗朗,达到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内容,从而促进语言积累。
  感悟、品位语言文字,加强积累。感悟语言文字、品位语言的特点及表达方式,是促进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比如:在引导学生感悟“雨、雹、雪”从天而降时的三个动词“落、打、飘”。我先让学生读通文本,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描写不同事物运用不同的词语,再让学生进行选词填空练习,加强记忆词语运用的方法。最后换词使用,让学生进行对比,换位用不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品位语言文字,体会到用词的准确,让学生品出语言的意思,感受深刻,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这节课的设计很令人满意,但在上的过程中,教师的激情和自信还不足。对于生活中水还能变成什么,教师的引导如能激发学生课后的去探索的兴趣会更完美。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教学反思
专家点评
学生作品
教师简介
学校简介
制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