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共读方案 导读设计 共同初读 个性化细读 群体研读 反思回读 返回首页

 读书笔记

《城南旧事》简介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院里,住着英子温暖的一家。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城南旧事》一书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城南旧事》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该书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

 

我翻开丝丝皱褶的黑色封面,穿梭来到了冬天阳光下的古老的胡同,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梳着两条辫子,穿着新棉袄的小女孩,在温暖的阳光中,在每天发生许许多多不同故事的胡同里,一蹦一跳,好奇的小精灵在跳动。

在惠安馆中,他们相遇,相识,相认。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的“疯子”秀贞;眼睛透亮,眼底下有两个泪坑儿的温和腼腆的妞儿,她们与主人公英子在这北平的胡同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怀念

作者借小英子的双眸对童年往事的回闪,用儿童视角去构造成人们曾经拥有但己淡忘了的熟悉的世界,带读者走进二,三十年代旧北京的古都。

怀旧不是中国人特有的情结,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一个解不开的结。一个思念的结,一个亲情的结,一个恋旧的结,这是植根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怀念情结。作者心中涌动的哪些对童年生活深沉的相思和怀念也是不竭创作的源泉。

早晨,妈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擦。

爸爸妈妈和宋妈的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宋妈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

我和妞儿给毛茸茸的小黄鸡喂米喂水又喂菜,宋妈说不要把小鸡肚子撑坏了,也怕被野猫给叼了去,就用一块大石头压住藤箱盖子,不许我们随便掀开……

椿树胡同,佛照楼的八珍梅,油盐店前讨价还价的吵闹声,抓“吊死鬼”、喂小油鸡,给妞儿唱“心肝歌”,这些都是林海音神往迷恋的人情风物,一个个泛黄的镜头,喃喃地诉说属于它当年的风俗习惯,也诉说着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把北平独有的人文风貌与自己的家庭场景融会贯通,使之浑然一体简单的文字背后,却觉温馨这样琐碎的细节被作家描写得盎然有趣,她企图用这种追述再现的手法使自己重新回到当时的时空再一遍温习当初的哪些温馨小事。

关于故城人事的描摹与刻画,更多的是为了展示怀念童年的情结。看罢,你和我都会曾记忆的碎片中拾掇其那些年的城市,那些年的家,那些年的人,还有那些年的情,哪些被时间定格住的童年。                      

 

离别

《城南旧事》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有收获,自然也有失去,有欢笑,也有苦涩。社会不完美,许多东西,不容我们觉察,就从生活中和自己身上失去了,永远也无法重新唤回。离别的经历将英子的童年描画得更加苦涩而有深意。

当“我”一病醒来,文中的疯女人秀贞和妞儿,她们母女俩就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我”第一次切身感到离别的伤感。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和花儿落了》,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也随之结束了,开始接触、面对死亡,对人的生命本质有了直观的认识。

儿时的梦想毕竟不同于现实,离别是生活的一部分,谁也无法选择,无法拒绝。失去的经历让我们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幼稚走向成熟。

看到过这么一段话“你总以为你正在度过的这段清苦人生是在备受煎熬,但当这段岁月过完,你会发现,它在你所有妄想重来的日子里,实在是干净高贵美不胜收。大概在你这漫漫一生中,唯这段清苦时光称得上终生难忘,还想再走一遍。”不禁让我想起,多少人在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谁一直陪在你我身边。在幼稚走向成熟的路途中,我们不断遇到新的人和事的同时,也不断地在经历离别。离别了爱我的家人;离别了疼我的朋友;离别了埋葬了我汗水与泪水的高中校园;这些离别在曾经都让人伤心,让人痛。可今天看来,曾经那些因为离别而被迫坚强的日子,曾经认为某段备受煎熬的日子里,泪水告诉我们一个个跌倒的故事,汗水使我们多了一份沉重,几分成熟,在今天,那段清苦人生这是让我想再走一遍的岁月。

《城南旧事》用平实而有韵味的文字复原童年,然而一次又一次的离别,童年已变成已失去的童年时代,林海音也不得不被动长大,不得不离开城南的旧景,走进成人的世界,离别自己的童年。

岁月过后,那段因为离别而被迫坚强的日子,那段清苦时光,作者是否也终生难忘,还想再走一遍那一段雕刻着成长印记的岁月呢?因为在离别的岁月里,教会了一个孩子怎样变成一个坚强的大人。

如果这就是成长

 

直以来我都认为,阅读是需要心境的,在什么样的年纪读什么样的书,倘若你觉得一本书不好,很有可能是你没有读懂它,或许再过一些年来读,会疑惑于自己当年的不以为然。对于我来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早已是耳熟能详,可是曾经在书店无数次的翻开它,却从来也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到我真正喜欢上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它一直静静在那个角落等我,从来不曾远离。
三毛曾经说过: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才成就了那么完美。可是在林海音的笔下,这个童年故事却饱含了一种凄婉的味道,仿佛那不是一个平凡的小说故事,而是关于过去的真实回忆。
整本书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短篇故事,每一篇都浸染了浓浓的惆怅,这是怀念特有的忧郁滋味,典雅柔美,令人叹息。
  
《惠安馆》里痴痴等待着情人归来的秀贞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个关于望夫石的古老传说,可是,命运更加不幸的秀贞在离别前夕怀上了那个男子的骨肉,负心的男子一去不回,而刚刚生下来的爱情结晶便被狠心的母亲抛弃在荒凉的遥远地方。不能经受双重打击的秀贞精神失常,整日整夜的念叨着旧日情人思康以及可怜的孩子小桂子。作为旁观者的英子善良的心里对秀贞抱着深深的同情,期望着她的好转。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好友——命途多舛的妞儿竟然是那个被遗弃的小桂子,她毫不犹豫的拿走了母亲的金镯子,送给秀贞和妞儿作为盘缠,并将她们送上了火车,去寻觅那个男子。
   “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色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好一首优美和快乐的诗,深深喜爱它的英子对着那个草丛里面偶遇的奇怪的人吟诵。这个看起来一点也不坏的人答应和她一起去看海,就在供养他弟弟到漂洋过海去念书的时候,可是,在满天夕阳里英子只看到这个善良的哥哥被警察带走,英子知道他偷窃是为了弟弟的学业。可是为什么一个不坏的人会被抓走,是什么吞噬了他?英子并不明白,因为这个社会的黑暗还没有在她纯真的心灵上投下阴影。
看到英子竭力撮合兰姨娘和德先的小手段,我不禁哑然失笑,孩童的心思总是天真无邪,她只为了看到母亲的笑颜,便决定将纠缠着父亲的兰姨娘交给德先,让其远离父亲的身边。得知她的杰作之后,她母亲带着微笑问她:你那天说要买什么来着?她毫不迟疑的说:一副滚铁环,一双皮鞋,现在我还要加上订一整年的《儿童世界》。一个带着得意神态的小小女孩子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驴打滚儿》里面的宋妈无疑是让人同情的,她在同一时刻得知儿子溺水身亡和女儿被送人两个沉痛的消息,几乎精神崩溃。后来她又带着英子满城寻找那杳无踪影的小女儿,却没有任何消息。在彻底绝望之后,她决心回到家乡,再生育儿女,重拾做母亲的滋味。旧社会的穷人家里上演着各式各样的悲剧,而宋妈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儿女。故事里的宋妈还有开始新生活的勇气,而可怜的祥林嫂却在满城的祝福声中凄凉的死去了,这样的结局令人叹惋。
   
故事里的英子在六年之后终于如愿成为了毕业生代表上台领奖,当她发现离别近在眼前的时候,骊歌声早已响起。唱了五年的骊歌,终于轮到同学们为他们唱,这时所有的毕业生都流下了泪水。当英子拿着小学毕业文凭匆忙的赶回家中时,她的心里似乎在害怕赶不上什么事情。果然,她心里的预感变成了现实。走进家门,弟弟妹妹们还坐在院子里玩耍,而爸爸种的石榴却落下来了。这时厨子老高让她去医院好好劝劝妈妈,英子变得如此的平静。当她爸爸的花儿落下,她已不再是小孩子。
   
这样一部安静的小说,它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那些点缀在英子人生旅途中的人和事,就这样匆匆远离。昔日像一首诗,躺在回忆的深处,不曾忘记也不需要想起,因为他们早已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伤离别是人生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让人迷失自我,过了许多年想起来还是伤心。记得一首令人怅惘的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们也曾经像英子一样唱那首忧郁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我们一直都在离别,和我们的朋友,家人,旧时光里的自己,在哀叹离伤的同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的长大了。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飘逸在童年角落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请不要为了那业已消逝的时光而怅惘,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个性化细读读书笔记

读书卡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