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师”综合课例

   首页   个人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   教学评析   教学反思   学生作品   教学论文

“读写结合”模式上略读课

 略读课文是半独立阅读课文。在现行的课标本教材中,一般是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穿插安排,有的教材版本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选读课文或拓展性阅读文章,旨在体现逐步放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遵循这样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的阅读实践。我认为,由读学写不单是精读课的任务,略读课尤其是高年级的略读课也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的模式,有时这一模式还具有更大优势。

一、基本步骤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预习的内容主要是掌握基础字词和文章大意的把握。

  2.课堂检测预习情况及效果,必要时给予补充指导。

  3.直奔读写结合点,学习领悟,而后交流,明确写作技巧。

  4.迁移写作实践,指导落实。

二、主要特点

  1.围绕读写结合点,详略有致地处理教材、把握课堂。运用读写结合模式,删繁就简,教学重点方面更为突出。教师多在与写作相关的点上多花力气,而略去其他教学内容,课上少了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没了师生之间不停的问答交错,多了学生静思、默写的实践。

  2.一课一得,目标集中,迁移实践。此时的略读课文就是习作例文,每篇例文都有很多读写结合的迁移点。根据课文特点、学段要求及学生实际,我们主要抓住其中一点或某一方面,力求一课一得,并充分实践。

  阅读从来就不是只为了完成“读”这一单一的任务。阅读和写作紧密相连,阅读实践让学生积累了书面表达的语言范式和技巧,也是间接学习写作。写作是语文教学紧随阅读而来的又一任务。其次不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同。高年级的阅读更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表达的顺序和基本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在学生已能读懂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更重视“怎么写”的方面。其次,略读课文往往在主题内容上对精读课文进行补充,从而丰富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的认识;在形式上,文章结构也更为简单、清晰,在写法方面能给学生更直接有效的启发,从而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

三、设计举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最后一篇课文是略读《我最好的老师》。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感受、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二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我最好的老师》一事一议,将取自童年的一次经历作为说明道理的例子,比较简洁、鲜明,又贴近学生的经验,容易为学生接受,是最好的模仿范本。学完本课后将有利于学生学写一事一议的写法,进行练笔。

  读是吸收,写是倾吐。只有读到位了,才能顺当地迁移至写作实践。由于课时原因,恰当处理读和写的教学比重、指导契机仍是运用“读写结合”这一模式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应注意的:1、寻找恰切的迁移点,明确教学目标

  为寻找到合适的写作迁移点,备课时通读整组教材是必要的前提。先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和课文特点,拎出有关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或应掌握的文章写法,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找准恰当的读写迁移点,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课文《我最好的老师》时,通过练笔,理解"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含义,并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评价。由读学写,读一样的文本,写则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生,在运用悟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时肯定会存在不同的问题。在学生将写作方法迁移于实践时,教师应积极地展开个别辅导,使所有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都得到提高。

  2、拓展阅读,读写再结合

  为充分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教学略读文时一般会进行适当的阅读拓展。运用读写结合模式也应适当地拓展阅读,只是目的有所区别。虽然略读文已直观地为学生提供仿写范例,教学时,教师有时还可围绕读写迁移点再提供另一范文,做适当拓展阅读。既训练学生阅读,又再次强化同一写作技巧,为学生(尤其是差生)写作实践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