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进女孩也有阳光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后进女孩也有阳光

    后进女孩也有阳光


    有诗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职业平淡无奇,波澜不惊,但教师的几句话或一个眼神都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深刻的印象,有时甚至使学生受益终身。

    在我班授课的教师,都夸我班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回味起来,这样的环境也的确来之不易,这当中对几名特殊的学生的特别关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典型的是虞同学。

    记得期中考试的一天,虞妈妈找我,很不满意地质问我,为什么不开家长座谈。我感到很诧异,因为几天前才召开的家长座谈会。虞同学在开家长会的前一天,给我一张请假条,上面有她妈妈的签字,说因为家里的杂货店事务多,脱不开身,因此不能开家长会。家校联系册也有她妈妈的签字和家长表达对学生愿望的语言。于是虞同学说谎的事情就被暴露出来,她在班级现在掉到倒数第三,终于被家长所知。她的妈妈顿时泪流满面,伤心和怨恨交织在一起,我怕她们家庭风波闹的过大,便努力地安慰她的母亲,随着谈话的不断深入,我便把虞同学上一段时间的表现讲给她母亲听。

    虞同学性格外向,活泼好动,说话声音总是高高的,虽为女同学,却与班级的几个男同学称兄道弟,甚至与一名男同学关系密切,我曾在前两个的周末看到他们两个人一起在球场上单独聊天,自修课上在教室内,经常能听到虞同学大声说话声,有时甚至有下等词汇,对班级干部她不在话下,说吵就吵说闹就闹,经常吃糖果等小食品。有时即以学校要钱为由,经常向家长要钱,谈话中了解虞同学的家里很困难,父母都已下岗,以一个小杂货店维持生计,年迈的奶奶病重在身,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家里尽量满足虞同学的要求,这就更曾添了她的虚荣心,讲排场,追求高档,家长的爱抚增加她的攀比的欲望,淡化了潜心学习的积极性,抄作业、蒙骗过关是常有的事,学习落到了班级的最底层。

    分析了虞同学的学习状况后,她的母亲泪流满面,当妈妈的以为家里再苦,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的孩子矮一头,不能委屈孩子,没想到竟让孩子养成了攀比享乐的毛病,回忆起孩子在小学时,总是省吃俭用,没想到变化得这么快,我嘱咐道,既然及时发现了孩子的表现,我们互相配合,在平和友好的气氛中与虞同学交换想法,靠着小学较好的基础,是可以补上的。当即我们把虞同学找来,在没有其他人在的办公室中,我们心平气和友好地交流,虞同学看到妈妈在场,先是惊愕,随后是恐慌不安,而我与她妈妈却以笑容对待他,使她缩短了与我们的距离,她的母亲把家里的状况和对她的殷切期望说给她听,不时地流出了伤心的眼泪,在谈到家庭状况时,她的妈妈说她家赖以生存的杂货店准备兑出,因为她的奶奶看病需要一笔钱,并且所在居委为她家搞募捐,我首先提出捐赠一百元。家庭这样的窘迫,虞同学也是现在才听说,此情此景,她感到无地自容,后悔当初,当我把钱塞给她母亲时,她的母亲推让,说什么都不要。事情到此,母女俩都已流出了眼泪,母亲的眼泪是伤心的,而虞同学的眼泪却是懊悔和内疚,当即表示:不刻苦学习,没脸见父母和年迈的奶奶,更对不起老师的一片真诚.

    时过不久,虞同学的奶奶住院,我曾拿点水果去看望老人家,后来虞同学跟我说她奶奶同病房的患友对虞同学说,老师对你这样好,对你们家庭这样的关怀,不去好好报答老师,真是说不过去。我说老师不图什么报答,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就是老师的期望,虞同学请求调整座位,我答应了她的请求,在学期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虞同学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提高了许多。

    案例评析:

    这个事例令人深思,让人有所悟。

    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有想做好人的愿望。”青少年感情丰富,可塑性强。追求享受是人的一种本能,向往美好更是人与生俱来的企求,怎样能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肃清不良陋习,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更是家长的渴望。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渴望友谊,渴望交流,渴望成功。情在互补中能增大其容量,心在沟通中能体味到感召,经过冰霜的洗礼才能感到阳光的温暖,荡过阴霾的心田更需要安慰。我想,老师用真诚、热爱、耐心,就能换来同学们的求实务实诚实踏实的学习精神.

    本人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美国一家园艺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启事,重金征求纯白金盏花,一时间应征者不胜其数,自然界中的金盏花不是金色的就是棕色的,从没看见过白色的,很快人们就知难而退。那则启事也逐渐被人遗忘了。20年后,那家公司收到了一封信,附了一粒种子,说纯白金盏花出世了。新闻媒体采访了那位应征者,她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妇。20年前,她看到了报纸的报道,独自培养梦中的金盏花,她摘下一些最普通的种子,在金盏花盛开的季节,挑选一朵颜色最淡的种子,次年种下,然后在次年再挑选一朵最淡的种子下一年再种下,她一直坚持了20年,纯白的金盏花终于面世了。

    可见花的种子虽然没有我们需要的颜色,但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一点点是与我们需要的相近,慢慢的培养,在培养中期待,在期待中培养,总有一天能得到你所期待的。想一想,人的培养难道不也是如此吗!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接受反复,慢慢期待,我们的工作总有一天会感动那些难以感动的心。

    • 标签:
    • 言语攻击行为
    • 欺骗行为
    • 学习态度问题
    • 早恋行为
    • 完整家庭
    • 溺爱型教养方式
    • 低收入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