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睿智而聪慧的眼睛观察学生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用睿智而聪慧的眼睛观察学生

    用睿智而聪慧的眼睛观察学生

    我班学生王某,从初二起就是一个“刺儿头”,只要找到他,不管好事坏事,一副脑袋歪在脖子上的架势,而且“死不开口”,表扬他还好,一说到他的不是,只要口气重一点,立马瞪着你,似乎要跟你拼命。弄得科任老师都有怨言,其实他的脑瓜不错,数学屡次考班级第一,但学习态度和习惯都很差,上课喜欢讲话,回去不注重复习,文科很差。

    而且他的行为习惯也很差,为他调过几次座位,因为女生都不愿坐在他旁边被他捉弄、欺负、辱骂,但似乎他也没什么坏心,可就是说不改。我曾跟他父亲打过一次交道,领教了他的“家教”,所以对于王某为何有如此表现也心中有数了。但最近王某似乎表现异乎寻常,学习更马虎,不当回事了,某天,我问:“你爸最近在家吗?改天我问问他你晚上回去都干吗?”哪知他脖子一歪:“你别找他。”伴随着极不耐烦的表情。我了解他的脾气,再问下去也枉然,于是作罢。

    某天我又抽了个机会问他:“你一般几点到家啊?”“我家没人,我不住家里。”“那你住在哪?”“住在我三茅叔叔家。”“你爸妈呢?他们闹矛盾了?”“反正他们不在,你也别打电话,你要我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按照你说的做行了吧?”。。。。。。我想,既然他不愿意让我打电话,而他又个性极强,如果打了,可能不但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于是我就他最近的学习状况提了几个意见,他也都默认了,看他的行动吧。

    今天,语文老师拿着他的教学案,“讲义上什么都没有,坐在那就讲话,提醒了还不动笔!”只见他又是一副“爱谁谁”的不耐烦表情,看了就窝火。联想到他前日的承诺,我也不禁声音提高了:“你前天怎么说的?我要你怎样便怎样,我尊重你的意愿,你呢?把你说的话当成了什么?”语文老师的要求说完后,我把他又喊道了办公室外面:“你说,到底怎么回事?这个电话看来我非打不可了。”接下来的一幕让我有些始料未及,他眼圈开始发红,眼泪一颗颗抛下来,说真的,教了他一年多,领教了他的脾气,这一面是我从未见过的。

    我心又软了下来,轻轻地问:“你还是不愿意告诉我怎么回事吗?愿意让老师了解情况吗?或许我可以帮你。”等了好久,又问了一遍,他仍然拒绝。连我要去他叔叔家了解情况也拒绝了,我只好递给他面纸让他擦干眼泪进班。我在犹豫,这个电话要不要打?如果打了,也许我能了解缘由,将王某情况反馈给家长,这还只是我积极的想法;不打,我对王某的表现很不放心,他的行为表现异常,与他的性格严重不符。而且后面他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还是个未知数。我想,还是尊重学生的隐私吧,不论什么人的隐私都应该得到保护的,包括还处于未成年人的学生。这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

    我没有作过多的干预和评论,只是比平时更留意他的言行,不厌其烦地提醒他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出于教育者的特殊身份,我们了解学生的隐私,是有一定的必要的。但高明者的作法,会将这些隐私深深地埋在心里,然后用一颗睿智而聪慧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的学生,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对错误思想和行为就事论事。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值得敬畏的,因为他们有好奇心。我们也可以说,孩子是值得敬畏的,因为他们也拥有隐私。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苍白和贫乏,而尊重学生的隐私,也就尊重一个完整的人,一个鲜活的人,一个丰满的人。

    (后记,在后来与其母亲的交流中得知,他的父亲前段时间出车祸,骨折了,我们的那段对话恰恰就发生在他父亲住院治疗期间。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不想让自己不佳的表现给父亲造成困扰,想让父亲安心养伤吧。多么善良而又不善表达的孩子啊,明明是这么体贴的行为,他却用错了言辞、语气和表情,在他人眼中看来是如此他桀骜不训。这也警醒我们:不要轻易给学生定性,哪怕他是个让我们头疼的角色。

    • 标签:
    • 初二
    • 关系攻击行为
    • 执拗型问题
    • 学习态度问题
    • 完整家庭
    • 家庭成员生理疾病
    • 同伴接纳被拒绝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