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素问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雏形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新素问”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新素问教学的思考是李红校长提出的,她结合对龙文化品牌的思考,提出了我们研究教学的三个理论依据:
一是《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英文意译《noinclude》),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于岐伯也。”岐伯等人是上古医学家。《素问》是以黄帝与上古医学家以问答的形式撰写的综合性医学文献。全篇以问答的形式进行。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本医学文献中,对话者抓住主要问题进行问答,并且不断追问直至将问题本质讨论清楚。在教学上,我们可以学习这种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对话,不断追问,讨论深挖的学习方式。
二是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三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
后续的教育者多有研究启发式教学和“产婆术”的异同,以及两种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操作模式等等。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过去的教学理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这些理论是我们探索“新素问”课堂的依据,也是引导我们深入进行思考和教学实践的有效指导。
-
关于“新素问”课堂的思考
作为一个新名字,我们需要为这一名字赋予意义。怎样的定义才是好的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这里,不妨抛砖引玉,说说我的想法,也期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理解,为丰富和丰满这一个新名词的意义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是这么理解“新素问”的:”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旧的”素问“篇来自于《黄帝内经》,那么我们引用这一名词,赋予其新的内涵的思路,所以称为”新“。那么这个“新”字必定要与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趋势要吻合,要适合现代教育的新需求。所以,我将“素”字理解为“素养”,与现在提出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怎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等问题。“问”是问答,也可以是问题。问答是一种教学的基本方法,也可以说是基于问题的教育。综合起来,我这样理解“新素问”: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探索如何更好应用问答或问题式教学,在课堂中引导深度学习,提高思维层次,全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
”新素问“课堂可以研究什么?
“新素问”课堂可以研究什么呢?我想关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是研究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最好还是能够通过研讨,通过集思广益来收集意见,缩小我们的研究口子,找出我们的共性问题,才能集中进行探索。
这里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落实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问一些这样的问题:学科教学中需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哪些是平时做好的?哪些是不够重视的?哪些是很难突破,很值得或很感兴趣需要、想要研究的?.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我用了哪些好方法?问答式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我落实得怎样?我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我对问答式的教学有什么新的思考?现在的课改中,关于启发式、问答式、问题式等等之类的教学研究大家有什么新的做法,新的思路可供借鉴?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梳理。
我就核心素养、启发式、问题教学、产婆术、深度学习、高阶思维等等关键词,查找了不少的文献资料。也做了一些比较,可以看出现在这个阶段大家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所做的很多研究,都非常重视高阶思维的培养,提倡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启发学生更深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够有独立的评价。这些研究热点问题对我们考虑新素问课堂的研究很有启发和帮助。
因此,我想,我们第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可以是效仿黄帝和岐伯对话式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培养师生抓住关键问题开展学习的能力。可以分解为三个点:一是研究如何让孩子喜欢提问题,能够提问题,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二是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题,提怎样的问题才能更好培养孩子的高阶思维,发展他们的能力。三是研究设计怎样的练习问题,能够让孩子学而有用,学而能用。感受知识的作用并在应用中提高能力。
以上第二个研究点,关于如何提问题的研究,在此借用Bernice McCarthy 的4MAT模式中采用的四何问题分类法来进行后续的研究分析评价,希望能引发老师们的思考,改变课堂的问题设计。四何问题分类,将提问分成四种类型:(1)是何问题:通畅指以What ,Who,When,Where为引导,指向一些表示事实性内容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涉及到事实性知识的回忆与再现,或者是通过说明、解说、转述来阐明某种事实性的意义,它的解决通畅对应着获取事实性的知识。(2)为何问题:通常指以Why为引导,指向一些表示目的、理由、原理、法则、定律和逻辑推理的问题。这列问题侧重于探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原理和逻辑关系,以便对事件、行为、观点、结果等进行合理地解释和推理。这类问题的解决通常对应着获取原理性的知识。(3)如何类问题:通常指以How为引导,指向一些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侧重于关注各类过程与活动中事关技能、流程性的知识解答,通常蕴含于人们的技能与实践流程中。这类问题的解决通常对应着获取策略性的知识。(5)若何类问题:通常是What...if...为引导的,指向一些表示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新结果的问题。这类问题侧重于要求学习者推断获思考如果原有问题或时间的各种要素和属性发生了相应变化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新问题和新结果。若何类问题复杂多变,易于产生思维迁移,通过解决若何问题,易于使学习者获得创造性的知识。若何问题包括两类典型,一种是角色迁移,人物角色的换位迁移,其典型的映射是元认知相关的问题。二是情境迁移,事物的情境发生了变化。根据这四种问题的分类,老师们可以多思考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更好启发孩子的思维和创造力。
-
”新素问“课堂模式可以是怎样的?
新素问的课堂模式,我们提倡四段式的学习模式,每个阶段的任务各不相同。基本的流程如下:
前置学习环节——主问题探究环节——综合应用环节——启疑拓展环节
前置学习环节,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前认知情况。此环节可以是对与新知有关联的旧知的复习检测,以便更好迁移到新知学习中,也可以是新知的初步学习中一些浅层次问题的自学理解。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有导向性的设计问题和学习任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调整主问题探究环节的设计。
主问题探究环节,是围绕教学重点目标达成在课堂上组织的重要学习。此环节基于前置学习中对学生前认知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把握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的关键问题,为突破此问题而设计的探究性的学习环节。此环节的问题设计,要把握主要问题,倡导大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设计的问题要有能更好启发学生思考,少问是何类问题,多问为何类问题,要有如何类问题,更希望能够提出若何类问题。此环节的学习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孩子设计有挑战性的探究问题,让孩子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辨析评价等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此环节中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综合应用环节,主要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此环节可设计生活性问题,综合性练习问题,让孩子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知识的现实作用。
启疑拓展环节,主要是对知识的一种拓展和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让课堂意犹未尽。这个环节所设计的拓展问题,可带有一定的挑战,最好能够与后续学习的新知相结合,也可以是需要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延伸和拓展的问题。
在时间分布,四个环节可以都安排在课堂上,也可以将某些环节放在课外进行。在教学策略上,则希望老师们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效率,凸显对学生学习信息的及时获取与分析反馈,凸显重点问题的深入探究,努力提高时效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样的思考只是开始,是否合理,需要大家共同的参与。这样的思考,也不是要求一定要按照这样的套路来做。这只是我们对模式的初步思考,这样的三个环节中,如何具体操作?每个环节的流程可以是怎样?每个环节可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应用怎样的技术?希望老师们积极实践探索,在实践中思考并提出具体的一下操作模型,提出具体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我们完善、改进、提炼模型贡献您的智慧。
-
-
- 标签: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