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会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敢问;创设多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动机,让学生想问;灵活适用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会问;科学运用教学评价,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乐问。从而使学生善于用批判的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感知世界。
关键词:问题意识;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会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善于用批判的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感知世界。
一、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敢问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逐渐改变了原来空洞的说教模式。因此教师还要不断研读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德育课程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质疑;并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绕课堂素材去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设多样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动机,让学生想问
思维的开启需要“引子”,而问题情境就是那个“引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个性、教学资源等,灵活创设两难问题、兴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悬念型问题、发散型问题等不同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困惑求知的思维状态,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让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
例如,在上“交通信号要加强”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和怎样做到信守承诺,可以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要设交通信号灯?当长辈要求你一起闯红灯时,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日常都会遇到,由于每个学生所看重的东西和价值观念不同,不同学生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针对这一问题,各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须说明这样做的利弊。理会越辩越明,通过讨论,每个学生都会做出一个合理的价值选择,加深对交通法规重要性的理解,懂得遵守交通法规需要内心的笃定,同时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意识也会加强。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会问
教学活动的开展,知识的传递、生成,师生的互动都得依靠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合适的教学方法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觉高效学习,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发现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法教学等不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做到“学思结合”。
例如,在上“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中有是非善恶;真、善、美能够引导社会风尚;假、恶、丑则会败坏社会风气,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情境启发和提问启发。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吴锦泉》和《公交车司机陈光扶摔倒老人反被讹》两则案例视频,学生看完心里会形成巨大的感情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兴趣,教师可以趁机问学生内心感受,诱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是非善恶;继续提出“国家和社会为什么要给吴锦泉这些热心公益人士崇高的赞扬和荣誉?”“摔倒老人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影响?”“从两个案例你得到什么启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是非善恶对社会的影响,懂得要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做好事也要讲智慧。通过一个个问题逐次引入,逐层突破,既能高效达到教学目标,也可以引导启发学生不断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法。
四、科学运用教学评价,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乐问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反馈、激励、指导等功能,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自我需要,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首先,评价注重激励而非惩罚。学生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发问,主动探索、构建知识。其次,评价要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对于那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学生不论结果怎样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最后,评价应该注重多样而非单一。在评价时要通过与其他学生和家长沟通,全面发展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道德与法治课,乐于参与、乐于探索、获得提高。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乐问,才能逐步培养其善于发问的习惯,学生的问题意识、核心素养才能不断得到培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天才.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
[2]王德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6(24):115-116.
[3]袁维新.学生质疑精神的缺失与重建:基于教材和教法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2(10):67-70. -
-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