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颗咖啡糖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颗咖啡糖

    一颗咖啡糖


    教海中泛舟,书山中跋涉,心海微澜之后思考和记录这或深或浅的足迹。


    零距离一

    在一周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周一,经过一个周末的调整,孩子们总是能精神焕发地出现在我面前,我也总是能发现他们新的改变。今天变化最大的是咖啡糖,因为长得太黑了,所以她的家人一直这样称呼她。今天的她,让我眼前一亮,仅仅是因为她将以往肩头上凌乱的长发扎成了两条细长辫子,清新脱俗,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最钦慕的美少女战士,不由得在全班同学面前脱口而出说了句:“李某(她的大名)今天真漂亮啊!”随即全班的眼光都转移到了她的身上,我还听到了一些低声的赞叹,我注意到了咖啡糖的脸涨红了,嘴角向上翘了一下,然后用害羞的眼角光看了我一眼,我会心一笑,接着上课了。一节课下来,她举了四次手,这让我如获珍宝,要知道之前的她,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而且做事情慢,又爱惹事,不讲卫生,各科老师都对她黔驴技穷。惊奇的是一句“今天真漂亮啊!”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寻思了良久,感悟到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的每一份努力!关注他们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走近孩子的世界,近些,再近些。


    零距离二

    咖啡糖的爸爸跟我说过,她之前一直被留在老家跟着爷爷住,直至去年才接到这里来。我很难理解作为留守儿童的她心底守着的那份孤独和落寞,只是依稀能够感觉出她与其他孩子之间的那种隔阂和怯弱,我试图打破这种僵局,却似乎一直都找不到突破口。直到有一日,在每个星期周末作业必备的周记中,她以一句“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为开头,深深吸引和打动了我。哦,原来,这孩子需要倾听,我恍然大悟。渐渐地,她的周记本,便成了我俩交流和谈心的秘密之地,她会告诉我她的心事,她的决心,而我便在她的周记下面写上我的想法和鼓励。

    今天上完课,我回到办公桌前批改这周的周记,翻开她的周记本,其中有一句话她是这样写的——老师,谢谢你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决定每天改变进步一点点好不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这是我写在后面的话,相信她会看到,并且懂得。


    零距离三

    记得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几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唯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咖啡糖:“张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咖啡糖听到我这么称呼她,刚开始一愣,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她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置,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7”改成“8”,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张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张医生。”咖啡糖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个都称呼她为“张医生”,弄得她一副“英雄凯旋”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到了第二题时,由于刚才那题营造的氛围还笼罩着学生们,学生们举手更积极了。这一次我叫了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现在有请郭某某医生上来为第二个病人瞧瞧。”郭同学显然很意外我会请他上来,但马上就配合我,十分开心地上台“看病”了。他十分认真地再看了看题目,肯定地告诉我:“这个病人其实没有生病。”于是,我故作惊讶地问台下学生:“郭医生诊断得对吗?”台下的方某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他诊断得没错,这道题确实没错。”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称是。我高兴地说道:“有了方医生和郭医生以及这么多的医生一块诊断,确定这个病人确实没问题,我想他应该放心了。谢谢郭医生。”第三题也和第一题一样,请了一个学生“看病、治病”。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置“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

    是啊!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当你的学生被别人看“扁”时,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相信,只要有爱,有责任在心中,只要愿意动脑筋去思考解决问题,就可以点铁成钢,甚至可以点铁成金。“上善若水”,这是我对教育理念最执著的追求,我将毫不懈怠地朝着这个方向奔去。只要我们满怀信心,用满腔热情去关心、温暖他们,去感化他们封闭的心灵。相信,没有不成钢的铁。“爱”是与学生最好的交流方式,关爱着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有缺陷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教育绵绵无期。



    • 标签:
    • 小学
    • 留守儿童
    • 行为型退缩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