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14 《印象派绘画》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教学设计方案
魏老师《用割补法计算图形面积》一课的教学设计方案。课例名称
2020qj09msrm02《印象派绘画》
课时
1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
第g14小组;
1201201014王雪一;
1201202014王昊然;
1201203015严一苒;
1201203018张一帆。
教材版本及单元
版本:
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版)美术 九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第三单元:艺术表达·多彩文明 第一课
学习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所述。
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本课程学段属于第四学段(8-9年级),属于“欣赏•评述”类内容,“欣赏•评述”要求,通过“欣赏•评述”学生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理解美术及其发展概况。 每一学段均设置5项学习任务,将美术语言(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贯穿其中。5项学习任务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每一学段均以注重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欣赏•评述”为起点。
本学段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概览中外美术发展史,了解美术产生的背景,以及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和国家美术的特征,知道中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以及近现代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解放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美术作品,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的情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教材分析】
印象派,也称印象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产生在法国的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画派。他们吸取了当时探讨色彩的物理现象的科研成果,采取在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的创作方法,主张以太阳光谱呈现的七种色相去描绘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为油画的色彩运用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印象派绘画在内容、形式与风格方面的特点,知道印象派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印象派绘画与自然、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对印象派绘画的审美判断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
一、选择并组织内容单元,确立教学课程的范围和深度——使学生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于光和色的感受,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二、通过考虑课程学习内容的必需、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结构,学科逻辑结构关系,来确定课时单元目标,逐步完成教学计划。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以及主要画家和作品的特点;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激发对自然、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三、判断单元学习任务的性质
陈述性学习任务的分析方法-----归类分析法
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鉴别知识点。(语言类、历史)
根据对《印象派绘画》教材的分析,确定学习任务归属于陈述性学习。
四、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这是一节九年级鉴赏课,属于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如何鉴赏印象派画作,包括对画面内容的描述和形式的分析以及画家意图和对作品的评价。
通过加涅对于学习结果的分类:
言语信息方面:由于言语信息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老师通过讲述使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印象派,印象派的绘画风格、特点等;
智力技能方面:是人们使用符号(语言、数字)或概括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符号”与学生进行沟通,或者学生之间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沟通来深入学习。
认知策略方面:认知策略指的是“怎么学”,老师可以通过图片,问题或视频进行引入,举例进行分析,可以选择课本中的第一幅画莫奈的印象日出带领学生分析。
态度方面:通过本课能够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熟知有代表性的作品,感受印象派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并且能够独立完成对一幅印象派作品的赏析。
(5)动作技能方面:布置绘画作业,使学生有了前面学习内容的铺垫后,用眼、用手、用脑,用心,调动身体各项机能,来加深对印象派绘画的理解,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五、进一步对学习内容做评价——通过作品的比较,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到印象派绘画与法国古典主义的区别,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助论的方式,有效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讨论,互助,总结扎实理解画作,掌握画作要点。
学习者分析
一.一般特征
认知能力分析:
本课程所面对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九年级学生处在形式运演阶段,该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基本具备抽象思维、系统思维。因此需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但根据《印象派绘画》这节美术课程来看,需要一些具体事物提供给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的理解。在讲授的同时,可以多穿插些文字语言的论述,在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语言和图片作品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在老师讲过印象派的绘画风格后,再一次看到印象派的作品时应该能够关联到本课程。
道德分析:
依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九年级学生大概处于14岁左右年龄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学生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该学段也表明学生处于“习俗水平”阶段,此阶段涉及人际关系和谐协调的或(愿做一个)“好孩子”的定向阶段;“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具有权威性的讲解,并且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公平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获取知识后去的表扬的成就感。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学生特点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投入的学习。
二.初始能力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了1-8年级美术学习的积淀,在初一初二学期对西方美术鉴赏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初始能力已经有了比较基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审美能力。原有认知结构存在可以在本次学习中利用来吸收新知的结构。因此在上这门课程时,在对“印象派”的概念讲解上可以适当所减。
然而学生对画家的生平经历、画面的表现及所运用的表现方法和对情感的表达,学生理解较少。
所以,本课将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定为教学难点,对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悟是对绘画作品真正的理解。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多说、多画从而锻炼学生的欣赏力等。
三.学习态度
态度分析:
面临毕业和中考,学生精力、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该时期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中考会更加重要,因此学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上会减少一部分的兴趣,或者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美术课堂之上。
学习动机:
教师需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想法,可以将美术课程对中考所带来的正向影响对学生们加以讲解;或者调查研究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加入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内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师生关系。二者结合,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上尽量轻松有趣,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既能够学习到内容,又能得到短暂的放松来缓解中考所带来的学习压力。初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年龄特点使他们在绘画表现时会考虑较多,不设定表现手法的体验方式,更符合学生追求自由的特点,用绘画的语言表达情感,让我们能更多的了解我们学生的情感态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老师提供印象派绘画的作品与画家,经过讲解与记忆,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印象派的时代特征和绘画风格,知道印象派的时期,知道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并将作品与画家相对应。(b)
2.在老师的带领和示范下,学生能够掌握印象派会绘画的鉴赏方法、能够提炼印象派的特征。(b)
二、过程与方法
1.老师运用ppt与讲解课本的形式(c)通过内容描述、形式分析、画家意图、作品评价等方面介绍、分析课本上的著名作品并提供有关于印象派绘画的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
2.学生通过讨、分析、比较、描述对其他作品具体的进行鉴赏,能够正确识别出哪个属于印象派绘画并与19世纪的西方绘画进行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有关于印象派绘画的内容,感受印象派绘画的色彩、光影之美,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领悟到有关于印象派绘画的相关事物,激发对生活的兴趣,对身边美的欣赏,以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促进人身心的发展。
2.体会印象派绘画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学习西家勇于创新、执者追求艺术理想的精神,增加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使学生乐于用画笔、用艺术的方式记录自然之美。
3.弘扬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对待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时以辩证的眼光去欣赏,感受印象派作品中的和谐与自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莫奈的作品,认识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
难点:感知印象派绘画用色彩表现出的物象光影变化,感受到作品的光色之美。
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流程
通过播放影片导入课题。
作品欣赏,深入理解。
对比欣赏,分析总结。
课堂总结,课题升华。
课后任务布置,加深体会。
教学过程(包含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资源的应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课程导入
(2+1=3分钟)
印象派绘画(户外写生)的视频导入
绘画从室内走向室外,把光用色彩来表现。
请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派别的绘画呢?
用色彩表现光,从室内走向室外是什么派别的绘画呢?
激发学生兴趣
引出本课内容
老师通过学生回答,判断学生的具体学情,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结构和思维发展能力。
印象派绘画相关视频截取
环节二:印象派绘画由来,产生原因?
(4+3=7分钟)
ppt展示莫奈1872年《日出·印象》油画作品图片提出问题,请学生对印象派由来的思考和讨论。艺术的发展,艺术家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讲解印象派这个名称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日出·印象》得名。
提出问题: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印象派的由来?印象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观看图片后,谈谈你对于这幅日出印象的理解。从色彩笔触分为光影等角度。
思考一下。在莫奈的绘画中所追求的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
印象派产生的背景和原因:1.摄影术2.浮世绘3.19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4.科学的发展和材料的改变(管状颜料、移动画架、扁头猪棕毛笔、火车)
由莫奈的作品引发学生对于印象派的深度思考和理解,激发学生对于生活和自然中美的热爱。
绘画作品ppt呈现
环节三:莫奈关注什么?
(4+4=8分钟)
展示莫奈的《鲁昂大教堂》、《草垛》两组系列作品。
提出问题:比较一下上面两幅画的色调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是什么时间?莫奈在画中关注的是什么?
学生分析和总结。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莫奈的鲁昂大教堂系列作品,推测这里的作品所表现的时间。
教会学生用艺术家的视角去分析和思考,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概括、描述、分析、评价作品,最终得到自己的观点。
关注一天中特定时刻的光影和色彩瞬间变化。
绘画作品ppt呈现
环节四:印象派绘画的特征?
(7+3=10分钟)
展示奈1881~1882年。《女神游乐场的酒吧》、雷诺阿《红磨坊的舞会》法国、德加1887年《舞台上的舞女》、西斯莱1876年《马尔利港口的洪水》、毕沙罗1877年《红房子》。
提出问题:
印象派绘画有什么特征呢?
比较分析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的区别是什么?
安格尔的作品与雷诺阿作品的比较分析
分析各个艺术家的风格特色,总结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总结:印象派追求瞬间的光影变化,表现自然景色、日常生活、户外光线变化。色彩鲜艳明亮,造型概括,笔触粗矿。
教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明确创作过程,懂得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绘画作品ppt的呈现
环节五:课堂小结
(3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进行总结。
印象派的特征是什么?
表现自然、日常现实,捕捉瞬间。
表现光影和富于变化的色彩。
特点鲜明的艺术家和代表作
莫奈《日出·印象》、雷诺阿《红磨坊街的舞会》、德加《舞台上的舞女》
承前启后,比较总结。
环节六:
课后任务
(3分钟)
展示教师写生作品,布置课后作业,两个任务任选其一。
任务一:制作一张写生行程单。
假如我是印象派画家,即将出发去写生。结合本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制作一张莫奈写生行程单。
任务二: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印象派作品,用学过的美术欣赏方法进行作品评述,并写出300字左右的小评论。
通过角色转换加深理解。走出去,在现实中 发现生活的美。
合计34分钟
预留6分钟防止突发情况和随机应变
板书
-
-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