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3印象派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新建 DOCX 文档 (2)

    课例名称


    课时

    1课时

    教学对象

    初中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3小组;1201202003李思佳;学号+于心雨;学号+董鑫钰,冯宇轩

    教材版本及单元


    学习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本课体现出审美感知方面,对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美的特征及意义的感受与认识,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的欣赏、评价、阐述能力。

    【教材分析】

    印象派是19世纪影响较深远的流派。教材中印象派的绘画作品追求表现大自然的光和色,描绘了瞬间的图像,捕捉了画面瞬间的视觉表现。印象派绘画强调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和对色彩的感受,对于学生的艺术审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教材在设计中分为三个大板块,分别是观察·思考、学习·体验与学习建议。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派绘画的许多作品,学生通过欣赏印象派绘画,了解印象派绘画产生的背景、历史、特点等,并且能够掌握欣赏评述印象派绘画的能力。从中体现了美术学科以视觉艺术为前提,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特点。

    【教学内容】

    思路:欣赏《印象 日出》——了解——掌握——小组合作——补充欣赏、联系生活(走出教室)

    欣赏、了解《印象 日出》(内容描述,形式分析,画家意图,作品评价),学习了解印象派绘画历史、特点、代表作家,发现比较《干草垛》色调的不同,学生能够掌握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技巧并且能进行小组合作——评述《睡莲》,欣赏相关美术作品《女神游乐场的酒吧》、《吹笛少年》 、《红磨坊街的舞会》、《两姐妹》、《舞台上的舞女 》、《马尔利港口的洪水》、《红房顶》,联系生活、走出教室感受自然界光与色的变化。

    【学习评价设计】

    1. 是否对课堂活动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学习,如回答问题等。

    积极回答问题的组,可以得到“⭐”奖励。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祖

    1. 是否能通过学习掌握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以及欣赏评述印象派绘画的作品。

    a:学习态度认真,能够掌握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以及能够掌握欣赏评述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方法。

    b:学习态度较认真,能够基本掌握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以及能够基本掌握欣赏评述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方法。

    c:学习态度不认真,不能够掌握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以及不能够掌握欣赏评述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方法。

    1. 通过学习,学生能否了解印象派绘画。

    可与第一项、第二项评价结合,学生回答问题中能够有意识的正确的表述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可以给与“⭐”的奖励,欣赏评述印象派绘画作品越正确,可以得到的评价等级越高。



    学习者分析

    整体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实操能力,但是大部分美术功底较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但对于美术求知欲和探索欲较强。九年级经过了七八年级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对于美术技巧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课堂积极互动性相对于七年级降低,所以在课堂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需求开展绘画、手工等趣味性较强的课程,以配合鉴赏这一类较为枯燥的课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

    在一般特征方面,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九年级学生属于形式运演阶段,基本具备抽象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由于九年级学生的发展较快,教师需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抽象思维,并且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合理安排教学。九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会增长,但对自我观念往往是片面的,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并且优化教学方法。

    在初始能力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让学生填写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初始能力。在本节课,学生对色彩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对比色、同类色、邻近色、冷暖色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与归纳。并且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积极性。

    在学习风格方面:九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相对稳定。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对外部条件的需求,以及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优势。本节课教学内容,安排了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初步掌握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画家及其作品。

    2.了解画家对光和色的艺术表现方式,不同光线的作用所产生的色彩变化。

    3.掌握欣赏评述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方法,展示10张图片,九年级学生能分辨画作的绘画风格是否为印象派,学生至少能辨别其中的6幅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分析《印象 日出》、《睡莲》,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问题,进一步掌握和体会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进行小组讨论,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印象派绘画的色彩变化与形式美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提高对光和色以及情感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印象派绘画的知名代表作以及知名作家,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征及不同画家绘画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通过角色转换加深理解,走出现实发现生活美。

    教学难点:认识印象派绘画的特征及不同画家绘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资源


    参考资料:《人民美术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1

    教具: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科书、笔、纸张



    教学环境


    多媒体播放视频、ppt等方式,通过欣赏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作,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特点。

    学生观察生活中相关的素材,运用多种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印象。








    课堂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观看印象派课程相关视频,配合课件、教材进行课程引入

    2.复习巩固:简单给学生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式(如: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鉴赏、比较式鉴赏)、以及色彩关系(同类色、邻近色等),复习程度依照学生情况适当调整,复习以上两个知识点可帮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新知。

    3.展开新收: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教材上的内容,在讲述的过程中向学生示范如何鉴赏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教材上所给出的思考题,引发学生讨论,进而讲述印象派的概念及代表人物。

    4.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赏析《睡莲》,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以及鉴赏方法,每个小组选出一人为代表进行汇报。

    5.问题解答:小组代表汇报关于《睡莲》的赏析,教师给予点评以及鼓励,学生可以自由提出问题或不一样观点,教师定义相关问题并解决,相关于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进行深入理解。

    6.欣赏拓展:欣赏教材、以及教师课件中的其他印象派代表画作。欣赏拓展。

    7.作业布置:课本p11页赏析作业(300字),学生写完后自由分享,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

    8.教师总结: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结束课程,并接受学生对于课程的评价反馈。

    9.课程结束










    教学过程(包含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资源的应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短片(约三分钟)

    一首纪念梵高的欧美民谣《vincent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q4y1o7yh?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f2c8b6af719cf3faf0c227c221febc89


    观看视频

    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投影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短片讲的是哪位画家?”“短片中的绘画符合什么画派的绘画特点?”

    回答教师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测试学生对于新课内容的了解程度,引出接下来《印象派绘画》的课程主题


    导入新课

    教师给出答案“印象派”,引出课堂内容。

    播放课件(ppt


    点明课程主题,正式开始课程

    课件(ppt)、投影

    复习巩固

    教师讲授美术鉴赏的基本方式(如: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鉴赏、比较式鉴赏)、以及色彩关系(同类色、邻近色等)

    教师出示照片(同一地点同一角度不同风景下的照片)让学生体会景物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为接下来印象派绘画的知识讲授作铺垫。

    聆听教师讲解,复习巩固原有知识,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延深。

    复习知识点,为之后鉴赏印象派画作作铺垫,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提高课堂效率。

    课件(ppt)、投影

    讲授新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页,欣赏莫奈的《印象·日出》”

    2.学生欣赏之后,教师请学生“说说画面中吸引你的地方?“


    阅读教材,欣赏《印象·日出》

    思考、回答教师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画作,带着问题学习,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感。

    教材

    讲授新知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问题后,教师依照课本内容以及自己的见解,从不同方面(内容、形式、意图、评价)解读画作,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画面。

    1.教师讲解过后提出问题“莫奈经常在不同时间、面对同一场景捕捉跳动的光和变幻的色彩。比较一下,上面两幅作品(《干草垛》)的色调有什么不同,化的大约是什么时间?”学生回答,随后教师引出知识点,印象派的特点、历史、代表作家(p11页)

    2.描述一下右图的人物与景物,看看画家是怎样借助镜子的反射创造出明亮而热烈的色彩世界的?


    聆听教师讲解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用课本上的画作作为范例分析,逐步让学生明确鉴赏一幅画面所需要考量的各个因素,不能单纯讲解教材知识,意在引导,启发学生。

    教材、课件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