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课-作业3-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吴晓超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文言文教学案例及特点————《爱莲说》《陋室铭》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难点,学生需要在掌握字词句的意义之后,对文章内容、作者情感进行分析理解。王君老师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探索采用多节课整合形成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学。

           王君老师通过安排两课时连堂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刘禹锡的内心世界。在第一节中,王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质疑字词,让学生尝试背诵。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基础上完成的,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文章字句、背景等对比周敦颐和陶渊明的不同。着重探讨刘禹锡人生选择,突出有良知和勇气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教师通过这种对部分内容进行整合的形式,灵活运用课堂时间,不仅让学生对文章主旨有深切的体合一,回忆学过的名篇,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二节课,教学主要内容是对比探讨周敦颐、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 二、教学环节

    1、回顾已学内容、导入新课

           文言文教学具有连续性,在上一课对字词句的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质疑。在本节课中,首先回应学生在上一节课中产生的疑问,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明确的导入了主题。

           创建教学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好的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只要能够完成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如何创建教学情境,创建什么样子的教学情境都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状态和学习目的灵活把握的。采用这种直接由问题引入的方式进行导入,是一种快捷高效的激发学生思维引入课堂主题的方式。

    2、学生探讨,进入周敦颐的精神世界

           2.1通过教师提问式的引入,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对文中“独”“隐”的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在周敦颐严重,陶渊明是美的,但是周敦颐认为谁更美?”

           2.2通过“变换身份”,让学生体会周敦颐的情感,深入理解文中关键词,与陶渊明的思想进行对比。

           2.3教师进行精炼讲解,对比陶渊明和周敦颐的不同,总结提升学生发言。

    3、咬文嚼字,探究刘禹锡的内心深处

           3.1教师利用承上启下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刘禹锡的思想进行分析探讨,直奔教学主题。提示学生紧扣诗文关键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2 教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对字词进行深入思考,挖掘其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方式非常的精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式地对话,师生一同对文本进行咬文嚼字式的对话。

            3.3 在理解本篇课文的基础上,引入刘禹锡的其他诗文。对通过多篇诗文的深入探讨,丰富学生对作者理解。

    4、综合对比,总结整合主题

            教师总结本课分析的多篇课文的特点,通过对比突出作者的思想。总结有力,体现了“探寻古代一类知识分子人格追求”的教学目标。

     

    • 三、文言文课程教学的启示————整合式课堂

          王君老师采用专题形式,通过对比、整合的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讲前后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是一种将教材进行全新组合的新的教学思路。相对于白话文,文言文教学有更大的关于字词句理解的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容完成重点字词、文章主题,作者思想等方面的教学任务,很难有效平衡。采用整合式的教学方式,可以灵活分配教学时间。在达到字词理解的连续性之后,能过利用相关主题,或者相同作者不同文章的对比,达到对主题或作者的深入理解。采用整合的教学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言文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生需要将前后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够达到不断进步的目标。因此,教师对语文知识结构有充分的理解。教师要对语文教材内容有充分的理解,打通单元之间,学年之间的限制,能够灵活进行教材的整合。

    2、专题的选择要明确,使整合课堂有明确的主线。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避免学生迷失在大量的文言文之中。

    3、整合课文需要让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要对每一篇文章都有深入的解读,相互促进进行理解,不能顾此失彼。

    • 标签:
    • 进行
    • 对比
    • 文言文
    • 教学
    • 学生
    • 教师
    • 理解
    • 整合
    • 周敦颐
    • 引导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