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景小学——秦桂芝——《火车的故事》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说明:
本篇课文以小明和爸爸郊游见闻、对话以及查阅到的资料为线索,介绍了火车的发明、更新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喜人成就,使学生学文后对火车的发展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停滞于文本中的文字描述,比较枯燥乏味。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各种火车的动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变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生动,学生在动感有趣的画面欣赏中深化对每种火车的印象,了解到火车发展的历史,可谓“轻轻松松学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社会发展、科技更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便利条件。
3、了解火车更新换代的机型。
4、通过对我国火车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教学难点:
识记生字,通过了解火车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各时期的火车资料及图片)、 生字卡片
第 一 课 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几位新朋友,如果你认识他们就有礼貌地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课件出示形态各异的火车。学生看图有礼貌地打招呼。
2.他们要给我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
板书课题:33 火车的故事。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形态各异的火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孩子学会有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发展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初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给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并适当的给予指导、帮助
2.反馈:
(1)你觉得你能为大家读好哪个自然段或哪几句话。学生自我推荐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小组竞赛读。
(设计意图:在孩子自主参与中,在多元化地读中读通、读正确课文。也为孩子展示自己搭建了平台。)
三、自主学习生字
(一)过渡:在这故事中有14个生字宝宝,你能和同桌一起把它们找出来,认认读读吗?
课件出示14个生字。
(二)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圈出生字,
2.读准字音。
3.组组词或用别的办法记住这些字。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三)反馈:
1.指名读读,说说读音上的注意点——做小老师,带大家拼拼读读——开火车读。
(“弄、创、梦、名”都是后鼻音,“弄”声母是n不是l,韵母是ong不是eng。)
2.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校——郊”、“木——旦——查”、“林——夕——梦”、“一人一竖短,折文右上边,三撇在右下,此字认不难。”(修)“小王坐在草帽上。”(弄)“夕阳落到林下面。”(梦)“夕字下面一个口”(名))
教师小结识字方法。
3.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郊游 一列 弄明白 查找 速度 不断 修建 世界 创举 一名 梦见 提速
4.你还能给它们组什么词?学生口头组词,教师板书有关词语。
认认读读小朋友们组的词。
(设计意图:在反馈中识记生字。引导学生读好字音、识记生字;在小老师的提醒中注意读音;在大家的各抒己见中选用最佳的办法来识记生字;在组词运用中强化对生字的识记。)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书写的 6 个汉字。认读要书写的字,并组词。
2.怎样在田字格中写好这 6 个字呢?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要求。
3.反馈,指导。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或强调,范写。
注:“成”字要重点指导斜钩的写法要写得有点弯度,不能写直。
“晚”的撇是从口里出来的,右半部分要在左半格中占些位子。右边是“免”,不是“兔”。
五、扩展阅读
1.走进185页“识字通”,猜一猜。
2.读一读第185页《茅以升》、第188页《小知识》、第189页《火车的发明》、第190页《火车发展史》。
六、写话练习
选用自己喜欢的新字或新词写一段话。
(“郊 、列 、弄 、查 、速、断 、修、建 、世 、界、创、名、梦 、提”;“郊游 、一列 、弄明白、查找、速度、不断、修建、世界、创举、一名、梦见、提速”)
七、实践活动
同学们,你们想象中的新型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展开丰富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画下来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33、火 车 的 故 事
发 成 晚
-
-
- 标签:
- 学生
- 设计
- 火车
- 生字
- 了解
- 课文
- 故事
- 识记
- 小学
- 2.
- 孩子
- 1.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