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课-作业3-议论文《敬畏自然》-赵玉婷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一、议论文教学案例————《敬畏自然》
选自《青春课堂——王君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P153—168。
-
二、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知,激发兴趣
1.展示了一些20世纪中期流行的人类征服自然的“名言”。
例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站起来的人民要改造世界!旧世界、大自然、全宇宙……”、“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出作者的观点——敬畏自然。
学生通过对所展示“名言”的感知,自然的过渡到要学习的课文中来。朗读了第一自然段后,便引出了作者的观点——敬畏自然。
(二)整理观点,感悟情怀
1.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提炼自己负责段落中作者的观点。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快速浏览相应的段落。通过深度提炼,学生用关键的词语归纳出了作者的观点:①比智慧,相形见绌;②说作用,表达工具;③论关系,兄弟姐妹。
2. 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师指出议论性散文具有“诗一样美的语言,酒一般浓的情感”,并用以下的三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怀。
①以诗歌朗诵的方式感悟作者情怀。
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反复朗读以下文字,选定朗诵者,灵活地点评激发诵读的热情,让学生感悟“敬畏自然”中的“敬”。
(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
(领)实在是相形见绌
(男)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
(女)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男)无论是高深莫测的天空
(女)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
(领)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领)展示出大自然——
(合)深邃、高超的智慧
②以进入情境对比关键词的方式感悟作者的情怀。
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渐将“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孩子那样的笑”这句话中的“狂妄”、“笑”、“窃笑”分离出来,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这位自然母亲的慈祥、宽容和强大,使学生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③以仿句和激情朗诵的方式感悟作者的情怀。
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情感(如用反问句、肯定句、感叹句、无奈的语气、愤怒的语气、恐惧的语气)来读第三自然段的最末一个句子“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觉的陷阱呢?”。
请学生仿造这个句子,创造出新句子来读。例如,“谁能断言那成片成片倒下的树木不会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尸骨呢?”、“”谁能断言那干涸的月牙泉的最后一滴水不会是人类最后的一滴眼泪呢?等,并让学生怀着敬畏的心情来读自己创造的句子,使学生感受到了“敬畏自然”中的“畏”。
3.小结作者的观点和情怀。
通过这个环节有些学生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有些学生表示怀疑。教师指出对于作者“敬畏自然”的观点,有人提出了争锋相对的意见。
(三)反思观点,百家争鸣
1.展示相悖的观点。
教师投影展示了周国平的《我们都是幸存者》(节选)和何祚庥的《驳“人要敬畏大自然”》,引导学生速读,并总结出作者的观点:①严春友:敬畏自然;②周国平:顺应自然;③何祚庥:征服自然。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
2.引出本单元中其他课文中的相关段落,并深情地朗读。
例如,选自本单元《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中的“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选自《喂—出来》一文中的“本公司有一个绝妙的深不可测的洞!据学者们估计,其深度至少有五千米!”等。
3.观看自己制作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视频。
短片依次展示了“美丽的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对自然的摧残”和“自然对人的报复”四个主题。请同学们看完短片,进行思考后发言。
4.展示古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的名句。
教师投影展示古人名句,例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孔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等。教师引导大家朗读,并稍作点评。
(四)总结全文,善于思考
教师总结了全文,指出学生课后思考“人是什么?自然是什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如何?”。最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让学生们再次思考作者的观点。
-
三、教学特点
纵观王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环节设置合理,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
王老师的教学环节可以概括为导入、共鸣、争鸣和总结。符合议论文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熟知课文的基础上整 理和归纳出作者的论点,并找出个论点的论据,通过鉴赏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怀,努力和作者产生“共鸣”;给学生呈现与作者论点相悖的拓展资源,为了使“争鸣”更具实效,激发同学们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总结全文,以朗读末端的关键句结束全文。
(二)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王老师为了使学生能快速理清作者的思路,看看他的观点有哪些。而这篇文章很长,也很难。因此,王老师通过让学生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件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自己负责的段落,迅速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每一段中作者的观点,并让学生用关键的词语来进行深度提炼。
(三)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并激发思考。
在本节课中,王老师的教学情境创设艺术主要体现在导入和共鸣部分。在导入部分,她用上个世纪的一些关于人征服自然的名言引出要学习得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在共鸣阶段,以进入情境对比关键词的方式体会语言点二。
(四)采用多种朗诵方式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怀。
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它和普通议论文不一样的是,它和散文一样讲究飞扬的文采,澎湃的感情。议论性散文有“诗一样美的语言,酒一般浓的情感“。 所以,王老师很注重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怀。如在共鸣环节,让学生以诗歌朗诵的方式体会语言点一,以仿句和激情朗读的方式体会语言点三,让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去反复诵读同一段文字,激发学生的情感。在”争鸣“环节,请同学们朗读本单元中与其他课文中的相关段落,并且朗读展示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的名句。
(五)与作者的观点进行“争鸣”,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就是”争鸣“环节,在我所接触过的议论文教学中,这是第一次看到在议论文教学中设置这一环节,一般其他的语文老师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循规蹈矩的讲完字词、整理出作者观点、找出论据、总结全文,教学过程就结束了。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只能被迫接受作者的观点,没有机会和勇气提出自己与作者不同的观点,认为教材上说的就是绝对的真理。在王老师的课上不仅老师讲的好,学生也积极配合,他们都完全融入到了课堂中,享受语文课堂。这是一个开放的课堂,王老师鼓励大家思考,鼓励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这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教学素材准备充分,课堂拓展资源丰富。
精心的课堂准备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如她搜集的上个世纪一些关于征服自然的名言。为了让争鸣更具实效,在内容的拓展上王老师也下足了功夫。拓展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和作者”敬畏自然“相悖的观点,教材同构内容,自己制作的展示人与自然关系的视频,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言论,恰当的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增色不少。
(七)教材同构,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利用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为学生加油,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自然贴切又容易产生共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了解所学的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不是孤立的。
-
四、对议论文教学的建议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它占了初中课文的一定数量。议论文写作能力是衡量一名中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学生理论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尺。通过议论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社会和人生,训练辩驳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王君老师的议论文“四步教学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各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合理。在此基础上,对议论文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对于初学者而言,议论文教学可以从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入手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和结构作明确的阐述,让学生对议论文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结合课本,让学生感知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让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认知,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再带着这些知识去学习课文,这样较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心理,而且有助于巩固、强化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教学时可与相关写作知识结合,边讲边写,让学生对议论文的感悟、理解更容易一些。
(二)把握编排意图,明确单元学习重点,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根据语文版的教材编排,我们可以发现议论文阅读在每一单元中的要求侧重点是不同的,落实的训练点各有具体目标。 初学者应落脚在论点和论据的把握上,尤其要体会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论据为什么有说服力。面对新的文体,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阅读教学,着重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论点),对这个观点提出的理由是什么(论据),理由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方式是怎样的(论证)。
(三)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议论文相对其他文体,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就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主动、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让学生真正愉快地参与教学中来。要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应突出,就议论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注重以下几点:
1.找论点,明核心。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论点。怎么抓文章的论点?首先明确论点的常处位置:或文首、或篇末、或中间,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其次,明确辨析论点的方法:一看能否统摄全篇,如果是复杂的议论文切不可把某个分论点误作中心论点;二看表述形式,是否明确的判断,是否完整的句子,因为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有的文章没有把论点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表述不是很集中,这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
2.探思路,明结构。一般议论文,多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组成。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理清思路,明确结构特点。
3.析论据,明类型。辨析论据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清两类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每个论据的作用,事实论据说服力强,胜于雄辩。道理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经典言论还具有权威性。另外,还要明确这些论据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还是证明分论点的。对于连续列举的几个事例论据,还应当分析它们排列的次序和叙例的详略。
4.抓论证,明逻辑。理清全文的论证层次,如有中心论点,还要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看看作者如何在论证中选用典型而恰当的材料去证明论点,如何运用这些论据去扣住论点进行分析说理;同时要强调论证中的过渡语句,前后内容的自然衔接,让学生明白议论文思维的严密性。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弄清各句之间、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它们或并列、或总分、或层进、或对照的关系。以便把握作者的思路是如何推进的。
5.品语言,明特点。指导学生品读文本,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虽然有的议论文的语言形象、生动,但由于议论文论述性的特点,决定了它语言的概括性、抽象性、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正因此,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反复地品味。有的关键性语句,要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来理解。
6.思迁移,重拓展。我们要把教材当学材,教读课文可以教师引导为主,引导学生感悟,指点学生阅读思考的方法,把握相关的规律,教会学生学习。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
-
- 标签:
- 教学
- 学生
- 语言
- 作者
- 论据
- 议论文
- 观点
- 自然
- 论点
- 敬畏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