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落的结构(总分)》教学设计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段落的结构(总分)》教学设计
 深圳市南山区向南小学 袁茵 - 
													概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从二年级开始,逐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安排了写话练习,对培养孩子的写话兴趣。从三年级开始,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习作练习,学生开始了系统的习作学习。但综观人老教版的教材体系中关于习作的教学,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参考,给出的都只有关于习作内容或主题的指导(要求),而对习作技巧的训练或指导是少之又少。 针对本现状,教者结合各年段的学习内容及特点,将段落的结构这一知识点具体化为顺序、并列、总分等三个小知识点、小技巧,分年级进行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为《段落的结构》的教学设计系列中的第三节课,落实的年级为四年级。 - 
													课时分配:
 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总结出总分结构段落的特点。 (2)能复述总分结构段落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能应用总分结构段落的特点判断段落的结构。 (2)掌握写好总分结构段落的要点,能写总分结构的段落。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内容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爱上读课文,学课文。 (2)通过学习爱上习作。 - 
													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3)班的孩子理解力和记忆的能力都比较强,对于习作已经有了初步的兴趣和能力,能写出句子通顺的段落。而实验班的孩子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对电脑的操作能力比较强,能快速进入学习和打写。 -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总分结构段落的特点。 (2)写好总分结构段落的要点。 - 
													教学资源:
 (1)PPT(教师用) (2)Vclass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学生用) (3)网络教室 (4)电脑(学生人手一台) -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反口令) 师说生做,活跃气氛。 (借班上课,师生间的熟悉程度和配合度都对课堂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用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放松情绪、调节教学气氛,从而拉近师生距离、提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一、复习旧知: 出示段(1) 四(3)班的同学人人都有一双认真听讲的小耳朵。四(3)班的同学人人都有一对善于发现的小眼睛。四(3)班的同学人人都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小脑袋。四(3)班的同学人人都有一张善于表达的小嘴巴。 思考:这段话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别写什么?这段话是什么结构?为什么? (设计意图:并列结构的段落的特点及写法等知识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且教材中经常出现类似的段落,由是以这一知识点切入,对学生来说,不但是对旧知的再认,更会因难度较低,极容易获取成功感,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中问题的层次与思路和后面的学习保持一致,更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且本段在后来的学习中以新知的方式再次出现,在对材料的反复应用中挖掘不同的深度,让学习既轻松又充满挑战性。)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段1: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节选自四(上)《猫》 思考: 这段话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别写什么?这段话是什么结构?为什么? (2)出示段2: 有的兵马俑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兵马俑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兵马俑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兵马俑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只要你仔细观察每一件兵马俑,就会发现它们真是神态各异! ——节选自四(上)《秦兵马俑》 思考: 这段话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别写什么?这段话是什么结构?为什么? (3)师说生听段(3): 四(3)班的同学人人都有一对善于发现的眼睛。四(3)班的同学人人都有一双认真听讲的耳朵。四(3)班的同学人人都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四(3)班的同学人人都有一张勇于表达的嘴巴。 思考:这段话是什么结构?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总分结构?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利用三个总分结构的段落,让学生由读而思,在不断反复中多次感知总分结构段落的特点。为作出正确的总结概括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总结新知: 比较读三个段落,思考: 三个段落有什么共同点?(总结特点,板贴) 读特点,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自思,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概括,总分结构段落的特点就更易建构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而对该特点的反复读记,则为学生的写话奠定理论基础。) 四、检验新知: (1)小组合作,在Vclass网络互动教学平台上完成学习任务。(提醒:填写的内容可打写,也可复制、粘贴。) 出示段(4): 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节选自三(下)《翠鸟》 思考: 这段话可以分为()部分。分别写了()、()和()。这段话是()结构。因为()。 出示段(5):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 ——节选自三(上)《香港,璀璨的明珠》 思考: 这段话可以分为()部分。分别写了()、()和()。这段话是()结构。因为()。 出示段(6): 我沉着地操纵着计算机,顺利地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来。邓爷爷仔细地看了我的表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表演过后,邓爷爷还亲切地问了我的年龄,我说刚满十岁。邓爷爷听了,赞许地再一次和我握手,并对身边的人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节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一天》 思考: 这段话可以分为()部分。分别写了()、()和()。这段话是()结构。因为()。 (2)由发言人代表全组汇报,他生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通过三次验证,让学生再一次通过具体的实例感知总分结构段落的特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则将学习、监督、管理、评价等不同层面的能力蕴含于同一组学习活动中,学生得到的锻炼更多,能力也定能发展得更强。) 四、运用新知: (1)出示例文: 爷爷家的老水牛特别威武。你看它头上长着一对弯弯的大角,硬硬的向上挺着,要是谁惹恼了它,它就能用可怕的大角把你顶飞。它脸上长着两只又大又亮的眼睛,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如果你想捉弄它,大眼睛就好象能看懂你的想法,对着你一眨一眨的,让你只敢想想却不敢真的去做。老水牛全身都盖着一层灰色的皮毛,又高又大,四条腿特别有力,如果它不高兴了踢你一脚,一定能把你踢得再也爬不起来。 ——节选自高晟同学《老水牛》 学生读例文,这段话是什么结构?为什么? 你能像高晟那样,试着写一写总分结构的段落吗? 思考: 写好总分结构的段落应该注意些什么? (总述句精炼、概括,分述句形象、生动、具体。) (2)学写话: 提示参考内容:《我的房间》、《花园一角》、《课间十分钟》、《妈妈的厨艺》、《可爱的动物》、《淘气的小狗》…… 出示写话要求: (1)自由选材,写总分结构的段落。 (2)写后自己读一读,并试着进行修改。 (3)评写话: 选学生的写话为例: 全班学生读后思考: 他写的好在哪里?你想帮他修改哪里?怎样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的写话。 (以本班学生的写话为例文,大大增强了学生写话的自信心。给出写话的参考内容,并让学生由此展开,去探寻更丰富的题材,也给写话提供了较好的支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学生避开生字的局限,快速地完成写话,确保思维的流畅性。写话后结合例文进行修改,让学生从中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并进行修改,不但把提升写话能力落实到位,更是同时提升了学生评改习作的能力,一举多得。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通过人机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实现了学习的多重交互,从而使学习更深入,更有效,学习方式也更为丰富。) 五、总结下课: 运用总分结构的段落,不但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更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多侧面、多角度地写人记事,增加文章的容量,更加深刻地表现主题。希望同学们在本节课中收获到的知识和方法,能对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也希望同学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掌握更多写好文章的方法,写出更多精彩的锦绣文章! (本环节中,通过对总分结构段落优点的描述,提升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加以应用的兴趣,使学习实现了真正的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实现大语文的学习观。) 
- 
													
- 
							- 标签:
- 总分
- 同学
- 学习
- 学生
- 段落
- 习作
- 这段话
- 思考
- 结构
- 特点
 
- 
				
				加入的知识群:
 
			 
		 
	 
								.jpg)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