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北中心小学张维芳《临死前的严监生》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学科:语文

       年级:五年级

                         学校:城北中心六街小学

       姓名:张维平

           时间:2012.5.15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我国讽刺小说的丰碑——《儒林外史》,基本上与原文无异,写得十分精彩,文章描述的是一个守财奴的形象,较之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兰台》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章节选只有一段话,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从“自此……桌上点着一盏灯”写严监生的病情重得不能说话。第二层是从“严监生喉咙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登时就没了气”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情分析

    1.我们班同学对于课文内容非常了解,能正确通顺的朗读课文。

    2.我们班同学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非常熟悉。但对于这种半白文章读得少之又少。

    3.学生爱读书,但是读中外古典名著相对比较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2.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学习,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一、游戏:猜人物

     

    我们来做一个猜猜猜的小游戏,我说名著的人物的典型形象,由你来猜他是谁。(注意抢答)

    1.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 (孙悟空)

    2.脚踩风火轮。 (哪吒)

    3.手持羽毛扇,足智多谋。 (诸葛亮)

    4.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武松)

    5.外表富丽华贵,但心狠手辣。(王熙凤)

     

    二、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进名著当中的一个人物,一起读他的名字——严监生。

     

    三、出示资料,介绍人物及《儒林外史》:

     

    1.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个人物,严监生出自一部小说,我们看看大屏幕,读读小说的名字——《儒林外史》。

    2\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儒林外史》

    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五六百元。这样一个有钱人,临死之前会怎样安置他的钱的?学生猜测。

    但是,课文中的严监生却有着不可思议的表现?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初读课文:

     

    1.指名读,其他人思考:严监生的表现怎么不可思议了。

    2.交流:严监生不可思议的表现,概括文意。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

    两个指头

    亲人

    银子

    舅爷

    两茎灯草

    3朗读

    4让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板书: 神情\动作 内心

    我们来看这部分

     

    五、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一)举一——抓关键词语,展开想象

    1.出示句子,朗读。

    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2.走进人物内心

    思考:他当时会怎么想?

    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

    指名说, 我受到了你们的启发,也来说一说:

    你们像我一样,再说一说.

    结合拓展资料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这样的表现,平时呢?

    出示:

    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使他骨瘦如柴,“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药吃……。”。

    ————《儒林外史》

    什么人啊?(板书 吝啬鬼.守财奴)

    (二)反三----选择一处,想象写话。

    1.选择一处写话

    师:的确吝啬,我们再来看看严监生的其他两次伸手指行为,继续用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选择一处写一写。

    出示: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想:

    女生读 男生读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

    2.交流点评

    师:这两位同学之所以写得好,因为用了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的。话语符合严监生的心里。我们吸收别人的有点,继续修改。

    3.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活灵活现的表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你再读读这段话,肯定比刚才读的好.

    (三)体会表达,感情朗读

     

    六、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老师这里还有一份资料,你来读一读,我相信,你读完之后,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严 监 生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往往谈及到该人物,无不说他是一个吝啬鬼。其实严监生与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相比,根本算不上“吝啬鬼”、“吝啬成性”、“悭吝著名”。
      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是一个拥有成千上万的家产,他宁可把财物放在家里霉烂,也不愿送人,就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也不例外。他的女儿斯台班诺夫娜两次回家探望他,想从他这里捞点东西回去,结果如何?第一次他只取了一个躺在桌子上的扣子送给小外孙做玩具,其他什么也未送给女儿;第二次连个扣子也未送,让女儿两手空空回家。可见此人吝啬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一个拥有百万家产的暴发户,可他女儿欧也妮只是拿了属于自己的全部积蓄六千法郎,资助给自己的恋人(葛朗台落难的侄子查里),便遭到葛朗台的残酷责罚,软禁,“让女儿吃冷水面包”。可见葛朗台的吝啬,一点也不亚于泼留希金。那严监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1、该花便花,并不吝啬,书中有四事为证。
      事一:给王氏治病,每天请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名贵药材(人参、附子),真够舍得。如果他是吝啬鬼,他就不会这样好好地给妻子治病,这样做花消太大,心痛。
      事二:为王氏办丧,一切按习俗操办,花掉四五千两银子,真够爽的。如果他是吝啬鬼,他绝对舍不得花掉这么多银子,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人死了,买一副薄棺材,埋了了事,管他规矩不规矩。
      事三:扶正赵氏,赵氏虽是妾,但他很喜欢,见王氏病重,心里已有将赵氏扶正之念,只是不好开口,既然王氏在病重时开口要将赵氏扶正做个填房,他打心里高兴,于是,在王氏病危之际就着手张罗此事,送两位老舅各一百两银子,并大摆宴席二十余桌,搞得轰轰烈烈。如果他是吝啬鬼,他就不会去做这花钱的买卖,小老婆,大老婆,反正都是自己的老婆,大老婆死了,只要自己不再娶,小老婆自然就顶了大老婆的位置,至于女人的名声,就由他去。
      事四:送恭喜盘费,两位老舅到省城参加乡试之际,来探他,问病情,并向他辞别,他恭喜两位老舅,并请两位吃点心,还出手大方,每人送盘费两封银子,总计不少于400两。他觉得自己病重在身,已快不行,儿子还小,需要两位老舅照顾,教其读书,将来好进个学,不受他人之气,送这点银子值。如果他是吝啬鬼,他就不会考虑那么多,请你吃了点心,说了恭喜话,也就礼到了,银子的,没有。
      2、注重节约,反对浪费,书中有两处描写为证。
      一处是他与两位老舅关于他大哥严致中的话题描写:“……不瞒二位老舅,像我家还有几亩薄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家兄寸土也无,人口又多,过不的三天,一买就是五斤,还要白煮的稀烂;上顿吃完了,下顿又在门口赊鱼。当初分家,也是一样田地,白白都吃穷了。
      严监生这番话,很显然是反对吃好喝好,不懂节约。他对其大哥家只顾吃好喝好,不懂节约,白白把家吃穷,吃得寸土不留,深表遗憾。但我们不能因为本段描写中有一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的话,就说他是吝啬成性,此句只能说明他注重节约,能省便省。
      另一处是对他临终的描写,描写他老是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大侄、二侄、奶妈分别到其跟前问,皆摇头,直至扶正的赵氏走上前,将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拿掉一茎,他便把手垂下,心脏停止了跳动。这处描写虽然含有作者某种讽刺意味,但体现了严监生执著、坚决,不制止,就不罢休的反对浪费精神。严监生正因如此,便给家里积累了十多万两银子的财产,使其衣食无忧。

     

     

    师:怎么样?孩子们,你对他有什么新的认识?其实这个人对自己吝啬,对他人却十分慷慨,他不是那么简单的,他既可怜又可悲 。

     

    七、拓展阅读

    1.出示课件:《儒林外史》中,像这样具有矛盾形的人物 。还有爱画画不爱做官的王冕,有中举人之后发疯地范进,又天天在考场待人考试的匡超人,还有自己女儿死了,却说死的好死的好的穷秀才

    走进《儒林外史》人物描写精彩无限.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修改堂上写的小练笔,读给家人或自己的同学听。

     

    九、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 神态、动作 内心

    亲人 摇了摇 吝啬鬼

    银子 狠狠摇 守财奴

    舅爷 闭眼摇

    两茎灯草

    • 标签:
    • 两位
    • 指头
    • 吝啬
    • 人物
    • 描写
    • 银子
    • 出示
    • 吝啬鬼
    • 儒林外史
    • 1.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