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过程——平移(第一课时)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教学过程
活动1 :
观看下列美丽图案,回答问题:
教师演示课件(或展示图片),提出问题(1).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问题(1) 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活动1中美丽图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案(或图形)移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 是大量存在的,只不过是没有形成有意注意,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景将激起学生主动回忆与联想.
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思考、联想、发表见解.
问题(2) 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
注:在活动1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能否观察、发现;
(2)学生能否参与认识和联想。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从图形特点的角度去观察图案移动的共同特点.问题(2)的设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1)的作用,从而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活动1中的图案选择一定要贴近当地学生的生活实际)。
活动2:
问题
(1)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活动1中小海豚的图案?
(2)你能将下列图案继续向右画下去吗?
在活动1中我们已经得出结论:这些图案能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也想象出是怎样绘制整个图案,请大家做问题(1),(2).
学生分组画图.
教师提出问题(3).学生合作、探究.
问题 (3) 在(1)中所画的小海豚图形中任意找三个点或更多的点,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图形形状和大小、怎样找对应点、对应线段位置和长短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互助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4)。
问题 (4) 活动1和活动2中的图案移动,人们也称其“平移”,请你给“平移”一词作出解释。
学生思考、交流解答问题(4).
教师引导学生建构、明晰平移的概念.
注:活动2中教师要关注学生:(1)图形的绘制方法; (2)思考问题的调整水平; (3)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4)归纳、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在活动1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设计问题(1)和(2). 问题(1)和(2)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会思考:我画这些图案有什么作用?这些图案中蕴涵什么数学规律?在教师引导学生产生这样一种心理境界时提出问题(3)和(4),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探究,这样的教学设计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平移现象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通过一系列图形平移活动,学生对平移有了比较充分的感知,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平移的概念.
活动3:
问题
(1)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教师提出问题(1).学生回答,归纳、总结、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2)如下图,小船由位置①平移至位置②.清找出点A、D、F的对应点;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C´有什么关系;找出与线段AA´相等且平行的线段.
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3)能否将下面图案平移成一排?
教师提出问题(3).
注:在活动3中,教师要关注学生:(1)在学习中归纳、整理、总结的养成性习惯;(2)合作中每个人的责任意识,能否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3)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否维护小组成员之问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4)知识联结能力; (5)在总结过程中所倾注的情感.
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记录作业.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节的知识、技能、方法,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还有益于他们获取比单纯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的东西…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如:在讨论问题(2)、 (3)活动中,学生通过回忆、思考、比较、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定义的学习方法,类比在学习中的作用等.学生巩固、提高、发展.
-
-
- 标签:
- 活动
- 图案
- 教学
- 提出问题
- 第一课
- 学生
- 平移
- 教师
- 过程
- 能否
- 问题
- 学过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