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环境下电脑绘画与习作整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封面

    区域性数字化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应用推进研究

    项目子课题

     

    申  报  表

     

    子课   题   名   称     网络环境下电脑绘画与习作整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  题  负  责 人            白杨                                                             

     

    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2  年 4 月  

     

    • 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网络环境下电脑绘画与习作整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 题 负 责 人 :白杨

    参加人员:华荣、张也、白杨、林建庚、徐奔、吴术、禤征涛、叶自平、

    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福田区福民小学

     

     

    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寻找校本研修的快乐》

    华荣

    论文

    广东省信息技术杂志

    2010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与写作》

    华荣

    论文

    广东省信息技术杂志

    2009

    《“掰手腕”作文指导课》

    白杨

    课例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1月

    《抓住灵活拓展的时机,提高语文课的效果》

     

    白杨

    论文

    《时代教育文荟》

    2009年10月

    让网络撑起教育一片蓝天

    华荣

    论文

    广东省信息技术杂志

    2010

    《营造团体氛围,促进教师发展》

    华荣

    论文

    深圳教育

    2011

     

    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十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完成情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全国教育技术“十五”专项课题

    2004

    中央电教馆

    优秀课题

    网络环境下跨越式发展课题

    区级课题

    2004

    福田区教育局

    优秀课题

    中国和美国WORLDLINKS合作项目

    国家课题

    2008

    中央电教馆

    优秀课题

    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合作学习项目

    国家课题

    2008

    中央电教馆

    全国一等奖

    《网络环境下低年级小学生语感培养的研究》

    国家课题

    2009

    中央电教馆

    优秀子课题

     

     

    • 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互相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与提高,促使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同时也不断地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I T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各级政府投入巨资兴建校园网,网络接入率不断提高,网络设备不断更新,令许多来自发达国家的人士都自叹不如。但是,拥有了先进的设备并不意味着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如何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让其在教育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摆在我们目前的艰巨任务。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重新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很多人将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区。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国际潮流来看,现今已进入第三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信息技术不再是教与学的辅助工具,而是对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造,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目的。

     

    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一般而言,信息技术在理工科的教学中运用更为广泛,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起步较晚,且水平相对一般。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何克抗教授和李克东教授的相关研究颇有成效,他们的“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注重学生识字、阅读、作文、计算机运用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关注,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少有触及。另外,国内的“绘画作文”方面的研究也不少,并且获得了许多经验,总结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具体做法,但是这类研究依然局限于“传统绘画”的领域,且研究目的多指向学生习作兴趣的提高方面,将“绘画”作为习作教学的辅助手段,这些局限正式我们研究过程中要突破的重要问题。

     

    本课题是在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养师生信息素养》(已顺利结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上一课题研究的延续和深入,力求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拟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课题组是以原课题核心成员为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起初的课题确定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发现研究的面太宽点太多,而作为一所普通的小学,研究这样的大课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果继续研究下去,将无法达到深入的目的,很难获取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专家的指导下,在广泛征求参研老师意见的基础上,将课题作了适当的修改,正式确定为《基于电脑绘画与习作整合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力求发挥我校“电脑绘画”特色的优势,以习作教学这一语文难题作为突破口,在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探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作特别说明。

     

    二、本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封闭、僵化的模式,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语文学习情境,增加学科信息量,拓展习作空间,更新学生表达方式,改变学科管理、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形成,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

     

    的基础,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具体目标:

     

    1.打破语文课堂“疆界”,改变学生语文方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个别化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成立“华荣工作室”,在名师的带领下,在教科研专家的指导下展开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培养一批中青年科研骨干,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师生熟练运用photoshoppowerpointflash、绘图等软件创作电脑绘画,表达自己的独特创意,学生能够创作出立意独特、观点新颖、语句通顺、内容详实的文章。

     

    4.通过研究,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基本规律。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核心概念的界定:

     

    1)电脑绘画

     

     “电脑绘画”是在传统的绘画技术基础上发表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它是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工具,将现实中的或想象中的事物通过色彩、线条等的组合,创意地呈现出来的过程。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方

     

    便、快捷、自由、节能,效果丰富,能够更好地表现画者的创意等。

     

    2)习作

     

     “习作”是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是学生将现实中的或想象中的事物用书面语言的形式创意地表达出来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学习和生活,反映自身情感、认识、发展及个性特征的过程,是一个创

     

    3)整合

     

     “整合”就是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对几个有联系的对象进行整理,使之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更和谐自然的整体,强调了相关对象中一些特征的交叉和融合,使处于某一过程的不同对象在某种目标的导引与要求

     

    下,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

     

    4)电脑绘画与习作教学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学科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学科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电脑绘画和习作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形式之一,更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具体形式之一。

     

     “电脑绘画和习作整合”就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将“电脑绘画”引入习作教学,依据习作教学的特点,贯穿习作教学全过程之中。是使信息技术广泛介入习作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成为习作教学课程本身的组成部分,使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成为习作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力手段,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最终使习作教学活动呈现出信息教育的样态,发展成为具备信息教育特征的现代学科课程。将电脑绘画引入习作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施,为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封闭、僵化的模式,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必将使语文教育朝着现代化课程方向发展。为此,信息技术必须加强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努力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语文教育的双赢。

     

    5)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维的思维能力。它以突破旧框框、开拓新天地为特点,以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发散性、活跃的灵感等为基本因素,也是以思维的主动性、新颖性、深刻性和高度概括性为主要表的。将“电脑绘画”技术引入习作教学过程,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丰富了学科学习情境,增加了学科信息量,拓展了学科空间,改变了教、学模式和学科管理、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过程的管理,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证。这一切的变化都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想象力的拓展、质疑意识的促进。而发散性思维、想象力、质疑意识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要素和基本表现。

     

    2.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需要“整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同时,这种“整合”也符合“大语文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同时对习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第二学段)”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三学段)”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第四学段) 这些习作(书面表达)的要求正与“绘画”这种表达方式的要求相吻合,为我们“整合”提供了依据,使我们的“整合有了坚实的着力点和结合点。

     

    3.现代化社会要求学生具有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

     

    4.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5.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看作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张,在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意义。而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过程的介入,其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探索的认知工具。

     

    显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育改革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通过学生、教师的积极参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累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方法和策略,将“电脑绘画”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引入习作教学过程,使“绘画表达”和“书面表达”有效结合,借助“绘画表达”形式,拓展“书面表达”空间,提升“书面表达”质量;通过“书面表达”形式,刺激“绘画表达”欲望,开拓“绘画表达”视野。在两种表达方式的互相促进过程中,敏锐学生的洞察力、丰富学生想象力,促进思维的发散性,增

     

    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新颖性,活跃学生的创作“灵感”,最终达到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统计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技术路线和研究步骤(预计历时3年)

     

    第一阶段(论证阶段):201111月—20124

     

    对本课题选题的角度、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进行论证,分析本校师生特点特别是课题组成

     

    员实际情况以及本校现有的研究水平、硬件环境等,论证本课题的可操作性。

     

    第二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24月—20126

     

    进行前期测评和统计分析,积累初始数据,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对组员进行分工,制定研究

     

    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实质研究阶段):20126月—20141

     

    根据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有:

     

    1.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2.实验教师的进一步培训;

     

    3.师生、家长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培训;

     

    4.研究课试验;

     

    5.远程合作项目的选题与启动;

     

    6.阶段性总结与下期规划;

     

    7.应用经验的总结。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41月—20144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统计分析有关数据,测试、评价本项研究的成效,完善网站建设,展示典型研究课例,汇编研究成果,凝练课题理论,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聘请专家进行结题评审。

    •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主要负责人:华荣、张也、白杨。他们在十五、十一五期间都负责过中央电教馆课题,并获得优秀课题奖。

    中央电教馆课题:中国和美国worldlinks合作项目

    中央电教馆专项课题: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远程合作学习项目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渠道,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构建网络环境下课堂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1)绘画与习作整合学习模式

    电脑绘画习作的设计与实施,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拓展了课程设计的范围。构建绘画与习作的课堂模式,学生利用网络工具绘出自己感受、想象的美,或用文字表达绘画的美,都是惬意的,独一无二的。学生个性化需要得到满足,积极性主动性更强,想象力更丰富。这种课堂模式可以概括为:

    首先,借助大量网络资源(视频、文字或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产生出感受体验,任务驱动;然后,开展课堂欣赏并提供大量作业素材下载,为下一步作业创作护航;接着,学生绘画与习作,并将作品上传至网络;再次,课堂中学生利用网络展开自评互评,课后家校互动,将课堂多维延伸;最后,本节课形成的优秀作业与一些问题都将成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资源,扩充了学习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具体模式如下:创设情境——提供资源——绘画创作——评价反馈——丰富资源。以《做个胸卡送老人》加以说明:   

    创设情境:借助网络中各类“寻人帖”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产生焦虑感受,展开老人失踪原因讨论以及对策分析,网络环境下的情景创设更真实且贴近学生生活体验,更容易产生共鸣。

    提供资源:展示胸卡欣赏以及优劣胸卡对比图片、填空游戏、互动游戏等等。与传统美术课堂中的欣赏不同,学生可以访问资源网站,对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学习探究,个性化学习,并且通过发帖实现资源共享。

    绘画习作:学生开展绘画习作创作并将作品上传至网络。传统美术课堂中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大量作业素材,习作时无话可说,而在网络环境下素材极为丰富,下载方便快捷,绘画习作有话可说。与传统美术、习作课堂不同,学生在作业时,既习得应用技法,更可以展现自己的创意与想象力。这样的学习更趋于综合性,更有利孩子的终身发展。

    评价反馈:课堂中学生利用网络展开自评互评,网络环境下的作业展示快捷,更全面具体,不会忽略掉任何一个学生,这是传统课堂中绝对无法实现的。每一位学生作品都以发帖形式上网,相互评价。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会的是同伴间的沟通,自我的欣赏。课后,将胸卡打印制成实物送给老人佩戴。通过网络互联反馈心得感受,网络将课堂多维延伸,实现家校互动。

    丰富资源:将本节课中学生的优秀作业收录到“课堂欣赏”资源库中,本节课产生的问题与困惑也同样成为下节课的讨论素材,学生在其中产生出成功感、成就感。

    通过这样的课堂模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式学习,自我欣赏与评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让大脑“动”起来,学习“活”起来,想象力“飞”起来!

    (2)爱生学校远程合作学习系列活动。

    我校承担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姊妹学校”合作项目,与甘肃省平凉市5所学校缔结姊妹学校,共同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东西部学校的差异转化为相互学习的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针对姊妹学校的特点,我校与西部学校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将爱生学校的活动主题定为“童话校园”,其中分为三个阶段:写实校园、想象校园、希望校园。为了两地能更好地开展项目活动,分别对西部学校进行了培训,开展了互动活动:

    ①为姊妹学校师生进行信息技术在线讲座,改变西部师生的教学观念。激发师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提高电脑应用技能。

    ②校长在线论坛,加深姊妹学校之间的友谊和对项目活动的理解,对项目活动有了统一的认识。搭建了六校合作学习网站,并为每所合作学校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为学校和项目活动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平台。

    ③教师在线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④两地学生在线电脑绘画比赛,童话校园习作展示,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主题探究网站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⑤东西部师生一对一结对活动,让两地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成长,满足了师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我校师生走进西部,送课上门,将新的观念和方法与西部学校师生交流;西部教师前来深圳,亲身感受先进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经验。

    网络为我们架设了一座友谊的桥梁,“系列爱心”活动真正营造了健康、平等、安全、自由、个性的校园环境。两地师生拓宽了视野,增进了友谊,为第二阶段的远程合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学校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迅猛发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技术应用、师生和家长培训、电脑绘画特色课程、远程合作学习项目研究以及师生在信息技术各类活动中,信息素养得到迅速提高。校长、教师撰写41篇论文被国家、省级有关部门选用和发表。课题实验教师多次在教育部、省课题组年会、市电教馆等不同学术交流场合介绍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脑绘画校本课程和远程合作学习项目研究的实践经验,并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学校先后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课120多节,其中30多节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区奖励。例如“第二届全国电子白板应用课”获一等奖;深圳市第二届新理念新技术新媒体赛课一等奖;福田区“三新课”竞赛三个一等奖,学校获团体特等奖。学校每年对教师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以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先后举行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行政信息技术管理应用、电脑绘画、电子白板、课堂互动系统、信息技术相关课题等多项培训。信息技术应用成为教师工作常态,教师科研意识逐步增强。近三年,学校建立课题研究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班级网站等66个;教师自制研究课、展示课优秀课件1092件,智慧卡等信息技术作品1000多件;连续举行8届“校长杯”网络创新大赛,8届教育信息技术开放周,师生100%参加这两项活动;60%的教师通过了教育信息技术中级培训,教师100%能使用教学应用平台、电子白板教学软件收集整理加工网络资源。目前教师信息技术发展正走向网络资源开发和网络课程建设。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全面提高。近600件作品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其中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深圳市5件入选作品其中4件出自福民小学,陈邦斐同学的《进化?退化?》在全国获得一等奖,彭膺浩同学《祖国万岁》获广东省一等奖;林艺扬同学在深圳市阳光网络少年征文活动中获小学组唯一一等奖,其他四位同学分获二、三等奖;在第七届深圳市网络夏令营活动中,林子贤等4位同学获海报设计4个一等奖;第八届网络夏令营活动中谢俊琛等3位同学获网页制作、电子刊物等3个一等奖,学校连续两次获深圳市网络赛最佳组织奖;学生在noc全国电脑制作活动中12人获一、二等奖;历届福田区科技届信息技术制作大赛中,我校都屡获佳绩。尤其在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远程合作学习”项目活动中,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项目“校园植物”、“神奇的小水塘”、“海芋的翅膀”获全国一等奖,“生活中的秤”及其他6个项目分获二、三等奖,活动中获奖教师16人,参与学生500多人次,获奖人数近百人。在课题研究中,出版了《小学生键盘作文》一书,编辑印刷了《电脑绘画册》(一、二册)、《电脑绘画校本教材》、《远程合作项目研究》专刊。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学科知识的内涵空间,满足了师生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形成了符合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师生自主创新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师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3)信息技术活动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整合”为校园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1)学校发布门户网站,走向数字化管理。开辟了24个班的班级网站及绘画、作文、数学等专题学习网站,通过专题学习网站进行专题学习研究,将资源系统化。

    (2)德育工作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利用家校互联网开设“悄悄话信箱”、“月季花园”等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兴趣小组;通过“校园邮局”、“家长交流园地”、“答疑室”等频道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在线交流、情感互动;利用演播系统组织“文明公约大家谈”、“教师节联欢会”、“家长会”等活动,校园里鸦雀无声,教室里师生全神贯注观看活动进程,形声兼备、图文结合,使全校师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3)我校坚持每年一届教育信息技术开放周,吸引了省内外教育局及兄弟学校领导、专家和同行前来观摩指导,目前已经连续举办8届。目的是搭建家校网络桥梁,挖掘学生潜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届信息技术周活动设计通过学生展能、教学应用、个性创作、交流互动等环节,设计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活动,营造了学校与社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氛围,给师生提供了展示舞台。信息技术开放周活动设计精彩迭出,激发师生、家长的参与热情,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起到极好的推动作用,活动内容如下:

    教师活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网络环境下思品研究课,打开学生德育教育的另一扇门;教师电子白板、抢答器等新技术应用展示课,研究工具的改变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电脑绘画校本课程研究课,凸显学校特色;教师电脑作品制作,展示教师娴熟的信息技术制作和应用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电脑绘画、网页设计、电子报刊、网络作文现场比赛,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信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技术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扩展信息技术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信息技术论坛,应用网络平台进行主题探究和辩论,让学生学会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网络创新大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上传、评价、交流的良好习惯。

    家校活动:家长信息技术论坛,让家庭理解并走进学校信息技术建设,进而与孩子一起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家长信息技术知识、网站管理、电脑绘画培训,让家庭全程参与信息技术活动;电脑亲子现场赛,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作品,增强了孩子的亲情,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

    三地互动:深圳、香港、甘肃三地教师和家长信息技术论坛,分享不同地域信息技术应用经验;深圳、香港、甘肃教师展示课,感受不同地域课堂信息技术应用的魅力和特色;东、西部师生信息技术作品现场制作大赛,带动两地师生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一年一度的信息技术开放周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信息技术能手,其中有教师、学生,也有家长,推动了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向规范化、系统化发展,也打造了学校信息技术特色,师生能力得到长足的提升,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全校范围内从电脑绘画、动画、小报、中英文、网页等类别收到上传作品数量为2110件,师生、家长信息技术学习十分积极,创作热情十分高涨。

    (4)信息意识融入校园文化,形成人文特色。

    信息技术意识已经植根于福民校园文化之中。校园墙壁上的英语百句牌、温馨提示语;长廊横梁上的科普图版;电脑设计的再现学习生活真实场景或精彩画面的宣传图版;电子屏幕、触摸屏,甚至每到一个班级都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存在,都可以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所洋溢出的生命力。

    信息技术作为福民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硬件环境变化上,还融合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甚至个体的人格之中,构建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动力系统。正如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成果专家鉴定:该课题能应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来指导科研实践活动,在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不仅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学科中,有效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显著提高了师生信息素养,形成了特色网络校园文化,全面促进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而且在“电脑绘画”、“爱心姊妹学校”、“远程项目研究”方面形成了学校的研究文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更新了教师的观念,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形成了开放、互动、有效的沟通,并为每一位师生搭建了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平台,使不同的师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硬件的保障,以及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是课题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 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呈现形式

    承担人

    1

     

    20144

     

    结题报告

    文本

    课题组

    2

     

    20144

     

    虚拟语文学习中心

    网站

    全体参研师生

    3

     

    20144

     

    电脑绘画校本教材

    文本

    全体参研师生

    4

     

    20144

     

    学生作品集(画与文)

    文本

    全体参研师生

    5

     

    20144

     

    应用经验

    论文集

    参研老师

    • 课题申请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证明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该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该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本课题研究组由两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4名市、省级语文骨干教师及市电教能手组成。由校长亲任项目负责人。参加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较丰富的研究经验,同时又是一线教学能手,具有较高的语文教学水平。学校具有良好的研究氛围,教师、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较高。电教设备齐全。本项研究启动以后,本单位将在人力、财力等方面为项目的开展作充分的保证。总之,本单位有决心、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做好本项研究。

     

     

     

     

     

     

     

     

     

     

     

     

     

     

     

     

     

     
    • 标签:
    • 创新思维
    • 学校
    • 学生
    • 电脑
    • 教师
    • 电脑绘画
    • 习作
    • 信息技术
    • 课题
    • 绘画
    • 师生
    • 研究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