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义有效教学项目——仁和中学物理《滑轮》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一、教案
 一、教案 课题 滑轮习题课之隔离法受力分析 授课教师 姓名 白慧荣 性别 女 年龄 38 教龄 15 职称 中教二级 学历 本科 职务 全区水平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隔离法受力分析的思路,在解滑轮问题及力学综合题中能熟练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引领和渗透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面对滑轮及力学综合题有清晰的思路,并加深对受力分析的理解。 重点 难点 如何隔离物体 思路和方法的引领 教学准备 精选例题 学生学案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滑轮后我们同学普遍反映题越来越难,理不出头绪。其实所谓的难无非是物体多了,力多了,搞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今天就学习一个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利用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 解题思路:1、隔离物体。2、受力分析。3、列平衡方程。4、观察后求解。 例1.如图1所示,滑轮组在拉力F1的作用下,拉着重300N的物体A以1.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物体A匀速运动时受的阻力为56N,则F1= ; 若滑轮组在拉力F2的作用下,拉着物体A以0.5m/s的速度在此水平面上匀速移动,F2= ,此时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 。(滑轮自重、绳重和轴摩擦忽略不计)  <引导学生隔离物体、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观察后求解〉 练习1.用图2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拉力F=3N,物体A的速度v=0.2m/s,忽略滑轮重、绳重和轴摩擦。则物体A受到合力为 。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 N;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 N;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 。  当题目中信息量大,不容易直接找到关系时,可以略读后先看图。利用隔离法受力分析,理清各个力的关系后再去找条件,进行求解。 例  2.如图3所示,小民利用滑轮组先后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小民对地面的压力为F1;已知小民的质量为65kg,物体的质量为90kg,动滑轮重100N。假设在拉绳子的过程中,小民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则F1= 。(g取10N/kg) 2.如图3所示,小民利用滑轮组先后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小民对地面的压力为F1;已知小民的质量为65kg,物体的质量为90kg,动滑轮重100N。假设在拉绳子的过程中,小民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则F1= 。(g取10N/kg)强调在隔离过程中,那个物体该分析,那个物体可忽略。 例  3.图4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配重A受到的重力为1200N,其底面积为5×10-2m2,B、C都是定滑轮,D是重力为100N的动滑轮,;杠杆EH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OH=2∶5。小成受到的重力为600N,他通过细绳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对地面的压力为F1,配重A受到的拉力为FA1,配重A对地面的压强p1为6×103Pa;求:小成对地面的压力为F1 3.图4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配重A受到的重力为1200N,其底面积为5×10-2m2,B、C都是定滑轮,D是重力为100N的动滑轮,;杠杆EH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OH=2∶5。小成受到的重力为600N,他通过细绳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对地面的压力为F1,配重A受到的拉力为FA1,配重A对地面的压强p1为6×103Pa;求:小成对地面的压力为F1练 图3  习2.如图5是运动员利用器械进行训练的示意图,其中横杆AB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OB=4:5,系在横杆A端的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物体M。质量为66kg的运动员小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1×104Pa,当他用力举起横杆B端恰好使AB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则物体M的质量为_________kg(滑轮、横杆AB、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g取10N/kg) 习2.如图5是运动员利用器械进行训练的示意图,其中横杆AB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OB=4:5,系在横杆A端的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物体M。质量为66kg的运动员小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1×104Pa,当他用力举起横杆B端恰好使AB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则物体M的质量为_________kg(滑轮、横杆AB、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g取10N/kg)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再次强调。 学生看学案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学习领会方法,体会思路。 学生思考 做学案 学生做学案。 学生互动,求解。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所学方法。 学习了方法后,用一样的方法解决似乎不同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总结 学生小结 - 
													二、教学反馈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分析
- 滑轮
- 方法
- 面的
- 学生
- 水平
- 物体
- 拉力
- 受力
- 思路
 
- 
				
				加入的知识群:
 
			 
		 
	.jpg)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