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农二师36团周咏梅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雷雨》教学设计

                                  周咏梅   36团学校

    一、 教材分析

         雷雨是学生们经历的印象最深的自然现象之一。本文以精炼的语言、准确的用词,描绘出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突出特点,让雷雨这一自然景象跃然纸上,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勾起人们对景象的回忆,不由自主地体味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其间准确精炼的用词是学习语言的良好凭借,其仔细观察的特点值得学生们学习和运用。

    二、设计理念

    1、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以便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2、  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启迪思维,激发创造潜能。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雷雨是夏天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细心的学生都会说出雷阵雨的一些特点,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办法。  

    3.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2、 通过看课件与学文的结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会认记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的。

    难点

    1.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2.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六、教学策略: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七、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2.教学课件。

    八、课时安排: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学生自由说)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词语

    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⑴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⑵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⑶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⑷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学习12生字“压、乱、垂、虹”等,让学生先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老师检查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6、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7、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8、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1.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形,说发现。)

    2.教师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3.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 
    四.拓展阅读:打开语文阅读材料,阅读  14  页至  17 页的几篇文章。

    1.《闪电的形成》2.《为什么雨后有彩虹》3.《夏雨》4.《初春小雨》
     

    五、写话训练:用本课所学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写上几句话或一段话。              

    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虫、越来越响、垂下来、挤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一) 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二) 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三)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四、拓展阅读:打开阅读材料,阅读  17  页至 21  页的几篇文章。

    1.《小露珠》2.《小水珠变变变》3.《大雪》4.《雨后》5.《初夏的雨》。

    过渡: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五、写话训练:
    1.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请写上一段话。

    板书设计:18.    雷雨

    雷雨前      天空黑沉沉  蜘蛛逃走了    蝉一声也不叫

           

    雷雨中      越......越......

           

    雷雨后      太阳出来    挂彩虹   蜘蛛又坐在网上   蝉又叫起

    教后反思: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让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认真观察图画,找出各种景物在雷雨前、中、后不同阶段的变化。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对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的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外,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课的几个动词“垂、挂、压、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困难。我通过用动作和图画等,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作者用这个词而不用其他动词。

     

     

    • 标签:
    • 学生
    • 雷雨
    • 阅读
    • 雨后
    • 生字
    • 雨前
    • 雨中
    • 课文
    • 观察
    • 景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