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二十小学 魏妮
教材分析 :
课文是一篇童话,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断地扔了原来的去换新的,最后什么也没得到,空着手回家的事。课文采用连环画形式叙述,图文并茂,富有童趣,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文所在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学生已经从不同角度感悟到责任意识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本课文是最后一篇,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教学。课文主题是做事要有目标意识。要求学生能这样高度概括归纳是不符合学生认知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有根有据说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应视作感悟课文主题了。
教学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 积累“又()又()”的词语。
- 懂得做事情要明确目标,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能说说小猴子下山后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能明白做事情要认准目标,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复习生字
出示“扛、扔、捧、摘、掰”等动词,学生认读。选择喜欢的动词说一句话。
2、说一说小猴子下山去了哪里?
二、图文对照,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1、(出示课件)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这几幅图对应的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你是根据哪些词句判断的。
2、根据这个故事的讲述顺序,这些课文插图的顺序应该怎样调整?
3、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它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4、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5、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小结
三、积累词语
1、在课文中找出 又()又()的词语
2、出示图片,将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3、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四、课后拓展、感悟主题
(出示课件完成填空,老师引导有序表达,并提升小结。)
小猴子回家后,看见妈妈。妈妈问小猴子今天下山都去什么地,做了些什么呢?”
小猴子说:“ 。”(引导学生用“小猴子先……。接着……。然后……。再……。最后……。”说一说。注意做到按照顺序说,语句通顺连贯。)
听了小猴的话,妈妈对小猴子说:“小猴子,你没有一个明确的需要,而是有一个新的需要就丢弃原来需要的。这样就会什么都得不到。”
小猴子明白了做事情目标变来变去会一事无成,而要目标专一,认定一个目标努力去做,才能做成功 。
五、拓展阅读
必读:《猴子种树》 《小猫钓鱼》
《小狗熊聪聪》 《学唱歌》
选读: 《小猴学艺》 《山羊吃草》
《猴子秋千》
六、写话练习
1、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第二天又下山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想一想,说一说。
2、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第二天又下山了,
。
3、作品展示、评价。
板书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石嘴山市第二十小学 魏妮
这篇课文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时以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这一系列问题为抓手突破本课难点。
为了使故事创编这一环节教学效果更好,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铺垫:
- 复习生字时以动词为主,再让学生练习扩句,积累又()又()的词语为写话做好准备。
- 课后拓展、感悟主题这一环节学生明白做事情要认准目标,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的道理。学生写话时主题明确,不会再像课文中的小猴子一样选择多种食物,而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3、写话环节为孩子设置一个情景: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第二天又下山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想一想,说一说。
这样就可以发挥孩子想象,使孩子有话可写,且所写的内容也没有雷同,奇思妙想,幽默有趣,顺利地完成本次故事创编。
-
小猴子下山故事创编
-
-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