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爱心育人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用爱心育人

    用爱心育人


    案例: 

    小李同学,男,14岁。其父亲开出租,平时由母亲照顾较多。此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非常好动,是一个总让我感到头疼的男生。最让我生气的是,他连课上都听不下来。不是转过头去与别的同学讲话,就是自言自语,如果他嘴巴里没有声音了,他准是找到好玩的东西,自个儿在玩着呢。他还是一个麻烦的“惹人精”,时不时有同学跑来告状„„我这个班主任,只能马不停蹄的处理着他“源源不断”的问题。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小李平时和同学相处常有擦。常因琐事与同学争吵,甚至打架。与任课老师的交流中,几乎有相同的共识:上课注意力易分散,易和同学有矛盾等等。

    原因分析:

    从发现小李的习惯问题开始,我就一直很关注他的一举一动。我也采取了不少方法。随着时间的过去,他的习惯仍没有多大的改变。我心中特别的着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的行为习惯这样“格格不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从与他的家长交谈中,我了解到,小李的父亲忙于工作,常常很晚回家,无力顾家庭的其他事。小李的母亲的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常常顾及了温饱,便忽视了小李的学习及习惯了。小李常常放学回家一个人呆在家里,等妈妈回来,妈妈只问问他是否完成了作业,在校乖不乖等。如果我打电话给家长说小李在校的表现不好时,其父亲也只是暴打一顿。小李缺少了本该享受的童年的快乐。应该说小李的许多坏习惯与家庭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家里,他缺少了爱,缺少了教育。他为所欲为,爱与小朋友说话,爱引起别人的注意,以自我为中心。

    我的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便很难改,尤其是坏习惯。对于郭欣宇的不良习惯,我作了这样一些对策。  

    1.给他弥补缺失的爱

    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我决定还是要靠温暖的关怀“打动”他。于是,我经常有意无意的充当他的家长角色。常常对他嘘寒问暖,发现他的扣子歪了,帮他扣好,发现他的文具坏了,给他买新的。慢慢地,他愿意和我走近了,常常主动和我聊天。之后,我经常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告诉他应该怎么注意文明礼仪。凡是学校举行的活动,我都尽量鼓励他,让他主动参加。渐渐得,我发现他变了,变得懂礼貌了,看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了。  

    2、策略,引导  

    学生不能和同学和睦相处,肯定有其内在的原因。相信每一位学生在做事的时候,必有其内心的想法。回想前些日子看到的魏书生先生写的一本书中,学生也有这样的例子。魏先生用说明书,让学生表达内心的想法。于是找来小李问他:“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吗?”“想!”一个干脆的回答。“那犯错了怎么办?有想法吗?”“批评,有想法!”“那写下来可以吗?”“行!”于是和他约定好了。希望此策略,能对其产生一些督促作用。小李有这样的特点特别的爱动,也有老师认为其有多动症。问题的存在,作为班主任老师尽量帮助其改正。上课有小动作了,请他起来问答问题。如果站起来,回答不出,适当提醒一下,使他的注意离回到课堂上了。有时,一个眼神的提示等等。  

    3、密切,家校联系

    家校的联系对一个学生的教育来说,是相当的重要的。学校或者是家庭单方面的教育效果,远比不上两者的结合产生的效果来得好。所以,一个出色的孩子,必定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在和其母亲的交流过程中,得知父母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平时教育小孩经常是由母亲来,有时教育还是较严格的。如果碰到作业经常完不成,或者行为习惯上犯错了,会给予教育。但其父亲由于较忙,对小李管教宽松。同时对小李提出的要求,经常给予满足。所以也加强了和他父亲的联系,共同加入教育孩子的行列中来。通过家校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最近一段时间发现,郭小李在校经常不能把当天的作业完成。为了助其成绩的提高,和他母亲取得联系。第二天我给小李一本小本子,让其每天傍晚记好哪些作业,哪些作业当天在校没完成的。由老师签个名,回家继续做,由其母签名,督促其完成。郭欣宇的作业完成情况有了些改善。

    教育反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习惯不好的孩子,教师不可能期望一次教育便能使他的行为习惯变好。仅靠单薄的说教也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我们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创新教育方法。这一切的教育方法都要围绕一个“爱”字。有不少学生因为有些原因,沾染了不良风气。作为一名教师,面对这样一些孩子,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必须与学生坦诚相对,不仅在学习上付出关注,更要在生活琐事上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到温暖,愿意把心中的话说出来,愿意走到班级的集体中来。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本性都是纯真的,在爱的教育和呵护下,学生会渐渐地改变,会养成良好习惯。


    • 标签:
    • 言语攻击行为
    • 身体攻击行为
    • 扰乱课堂秩序行为
    • 注意力问题
    • 专制型教养方式
    • 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低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