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农二师33团中学杨红霞21、《称象》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21、《称象》教学设计

    新疆农二师三十三团中学 杨红霞

    概述

    《称象》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当前仍是以形象性思维为主,对抽象的问题难以理解,因此难以直接通过文字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

    2、学生年龄小,喜欢叙事性强的课文,此课文是讲古时候的故事,学生对课文兴趣是比较深厚的。

    3、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浮力的原理知识知道得甚少。

    4、学生已逐步学会多种汉字拆分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时,要避免分析,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学习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
    、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资源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第一册《称象》。

    2、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1.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
      、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
    、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识记认读的字
    1
    、同桌之间互相指认带拼音的词语

    2、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3、认读不带拼音的词语
    4
    、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1.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
      、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师示范,生先描红,再书写。
      2
      、学生自由练写剩下的4个字,组织展示评价。

    2. 拓展阅读

    读阅读材料中识字通的字谜和小短文。

    1. 我会写

    从“称象 柱子 议论 大秤 一艘 船舷 官员们 宰 割 线”中选三个词语或三个以上的词语说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书写板书:21、曹冲称象。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

    思考: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曹操什么样的心情?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头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并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2)、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能知道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

    3)、理解“议论”在课文中的意思。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呢?读出议论的语气。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能够说出两句的不同之处。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播放多媒体课件)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4、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做实验突破难点。(播放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称象过程。

     然后对学生可能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例如:

    A、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B、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C、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D、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5、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

    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才:说明曹冲刚刚七岁,年纪很小。

    (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曹冲才七岁的时候,就想出了这么好的称象方法,如果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同学们,曹冲只有七岁。按理说,大人们的经验应该比他丰富,可偏偏是他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一说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6、总结全文。

    ()、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岁的曹冲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老师真心的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曹冲那样遇事多动脑筋,要勇于创新,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四、拓展阅读

    读阅读材料中资料城里的文章

    五、我会写

    用“先……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板书设计:

    21曹冲称象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大象
    • 学习
    • 学生
    • 曹冲
    • 生字
    • 课文
    • 故事
    • 官员
    • 自然
    • 称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