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凡卡》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教学目标 :

    1. 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1. 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理解信的内容,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2. 学习课文插叙和结尾部分的内容,领会其表达作用。

    3. 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课前准备

    1. 查找契诃夫的资料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封信,上面写着“乡下爷爷收,康司坦丁马卡里奇”,你们知道这封信是谁写的吗?他是一个9岁的,叫凡卡的小朋友写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深入感受凡卡的遭遇!板书题目:23、凡卡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他们去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二是写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悲惨的学徒生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情景。三是写凡卡写信封、寄信以及做的梦。)

    2、交流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

    读准、读通外国名字,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三、品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 --“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指导学生读出老板、老板娘的狠毒,对凡卡的同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指导学生读出凡卡的可怜。

    (3)睡不好觉: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指导读出凡卡的可怜。

    (4)练习:

    凡卡被老板打的          ,饿的         ,累的         。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孩子们,如果你就是凡卡,会怎样去哀求爷爷,会怎样去跟爷爷述说自己的痛苦,会怎样去告诉爷爷所经受的折磨。小凡卡只有去求自己的爷爷,指名读凡卡请求爷爷带他离开的句子。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四、总结:凡卡现在的生活是不幸的,那他以前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咱们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小组合作,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1)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2)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么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么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为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凡卡跟爷爷的生活并不幸福,可他为什么还那么怀念那种生活呢?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凡卡的命运是悲惨的,造成他这种命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思考,教师可做提示:凡卡是个孤儿,在我们的国家孤儿都在哪里生活?凡卡生活在什么时期?指名答)

    (师小结)黑暗的社会制度导致了凡卡生活的悲惨。那么,寄完信的凡卡又干了些什么呢?(生答)凡卡都梦见了什么呢?让我们轻轻的读,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二、小练笔:

    此时你的心里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说,你会对谁说呢?说些什么呢?请把它写下来。

    三、是谁为我们塑造了这一形象?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四、作业

    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凡卡的梦会不会变成现实呢?凡卡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本文。

    板书设计:

    凡  卡

    学徒生活    苦       

    乡下生活    乐

     

     
    • 标签:
    • 老板
    • 生活
    • 乡下
    • 课文
    • 爷爷
    • 内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