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是教育的源泉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而更重要的是把那种爱传达出来,只有让别人感受到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学生也才能从心底里接受你。作为一名教师,因为爱,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因为爱,让一个个单纯而真实的孩子懂得了爱,也懂得了回报爱。在教学中,我也总是怀着爱心,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发自内心的去爱他们。

    我遇到了这样一个学生,他叫小洋,从入学进班起,他上课就总是搞小动作、乱讲话影响别人;下课追逐打闹,习惯坐在或趴在地上,还爱打同学,经常有学生告诉我他打人,并且每当我批评他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是他先惹我的!”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应该怎样如何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改掉身上的不良行为呢?

    起初,每当他犯错误时,我都会找他谈话,批评他,希望他能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做一个同学和老师喜爱的好孩子。可是我发现对这样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当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他时,他会变得更加生气,行为变得更加叛逆;而当我私下和他谈话时,他总是听完嘴上答应的很好,可一会儿他就忘记了,仍然是做自己想做的。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不能因一个学困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不然,他可能会带坏一群立场不坚定的男生。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我多次进行家访,对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观察,发现他从小家人就特别溺爱他,爷爷奶奶从没有对他说过一句狠话;而他虽比较听妈妈的话,但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管教他,所以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

    而我也对他在平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态进行观察,我发现他平时做的那么多不好的举动,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我就经常在上课时表扬他坐的很端正、提他回答问题,并鼓励他上课仔细听老师讲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同时我还发现,他劳动积极主动,管理能力强,还特别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所以在第二学期我就试着让他管理班级,并且帮助老师每天检查班级人数,写晨检表,传达各种通知,一学期下来我发现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他自己的不良行为也减少了不少。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找他谈心:“你看你把班级管理的很好,帮助老师做事做得那么好,说明你很能干,但之前那么贪玩,耽误了学习,你可以变得更优秀的,做一个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学生的,老师希望你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能提高自己,你想如果你的成绩不好,你在管理其他学生的时侯,他们会听你的吗?”他重重地摇了摇头。“是啊,你那么聪明,老师一说你就懂了,那以后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他微微一笑,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我心想:“看来这个学生还是有希望的。”自此,每当他有丁点进步时,我便适时鼓励与表扬他。

    通过努力,他上课不坐在或睡在地上,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好了,同学们都喜欢和他一起玩,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而在一年级下学期的一次达人秀,我推荐他作为小主持人,刚开始很担心他不能完成这项工作,可以看见他每次下课都把主持稿拿出来背一背,我又觉得我的决定没有错,结果也同样令我非常高兴,作为小主持人的他做得非常出色。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没有一个孩子是可以被放弃的,他们并不是坏孩子,只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有时会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一些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进行心理教育,而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学生在成长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用一种宽容的心态,正确的方式,恰当的语言以及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原则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失误。批评前要充分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还应该顾及学生的面子,选择适当的地点、场合,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要让他心服口服,乐于改正。“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了错误。



    • 标签:
    • 一年级
    • 身体攻击行为
    • 扰乱课堂秩序行为
    • 溺爱型教养方式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