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1014016孙羽辰《雷雨》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Attention

    请各位移步修改版~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9873

    • 作者有话说

    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比较雷雨前、中、后的不同现象,感受到不同的气氛。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对生活的关注、对自然的热爱。

    小学二年级的课文无论文字还是逻辑都是比较简单的,但因为对该年龄段的孩子的思维能力难以把握,我在拿到这篇课文之后先阅读了网上的一些教案,并查找了一些教学视频。其中天津市河东中心小学马燕老师的教学视频对我的启发较大,让我对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马燕老师的课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成分不多,这也使我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虽然本次任务仅仅是制作课件,但课件的制作本身就应该在对课程内容了然于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我看来,虽然多媒体设备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当大的帮助,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但教师的基本功能力并不应因此就降低要求。过分依赖课件的提示作用,反而使教师失掉了自己应有的主动性,从而又大大降低了多媒体资源的价值。因此,即使是课件设计,也应该以课程设计为主体。课件是为课程加分的,所以二者的关系应该是课程支配课件,而不是课件决定课程。

    大学两年,我们学习了很多技术性相关的知识,对抽象的教学理论的理解反而不那么深刻,所以很容易犯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教学本质的错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制作课件时我还是从课程的角度出发,先大概设计了教学流程,再回过来思考过程中哪些部分如果使用多媒体辅助会更好。考虑到老师在讲解时不应被禁锢在计算机与讲台前,因此我放弃了会更吸引人的导航条式课件。虽然在课件中加入了大量的触发器动画,但尽可能的都安排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部分,这样学生可以上台来自己操作。

    还有我想,自己上课的课件一定要出自自己之手。这并不是说不可以引用他人的素材,只是不能随意拼凑。其实从课件中,应该可以完整的体现出一名教师的教学思路。所以这次制作时也特意多做了些内容,供大家进行挑选,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需要的内容来使用。所以拿来他人的课件,至少要用自己的思维去修改它,把它私有化。否则,就真的是为用而用了。

    在这个作品里,也还是存在不少自己不满意的地方。第一,模板的设计不够漂亮,不够贴近学生年龄,太过单一,课件整体美观上也还有待加强;其次,在分析课文的部分,均采用了触发器的方式,雷同,并且不够深入。我现在的想法是,某些重点的地方应该开一页新的幻灯片,专门分析。这样便可以增加层次感。还有,课程的设计还有不合理之处。因为做到后期明显精力不足,所以感觉这个课件稍稍有些虎头蛇尾。对基础知识顾及太多,相反最应该重视的阅读和情感方面却有所欠缺。当然也是因为在基础知识部分多媒体的优势能够体现的更加充分,所以还是多多少少的落入了之前所提到的那个错误之中。

    我很认同何克抗教授所提出的语觉论的概念,我们不能低估孩子们在语言方面天生的一些能力。在最后的作业中,我添加了一个阅读资源,也是为了通过阅读来拓展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渠道。有时候潜移默化的方式却是最有效的学习!以上诸多不足,碍于目前时间有限,只能先上传一个1.0版,把思路先提出来,再慢慢修改。希望大家多提意见,让它也有一个成长的空间!

    • 特别提示

    使用课件时请一定参阅课件备注栏,特别是触发器相关部分。

    • 特别感谢

    特别感谢天津市河东中心小学马燕老师的教学视频给予我的启发。

    • 标签:
    • 教学
    • 多媒体
    • 雷雨
    • 教师
    • 使用
    • 老师
    • 课件
    • 语文
    • 制作
    • 部分
    • 学生
    • PPT
    • 课程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