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明灯各地风俗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各地孔明灯风俗

      海南孔明灯又称文灯、天灯,它是用白结方纸糊制而成的,是根据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热力升空的,它携带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约1小时,开始时像不明飞行体,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仿若星星。
      相传它是由大陆流传到海南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当地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风俗。每逢喜庆日子或盛大的节日,人们都点起文灯来表达他们的美好心愿。点燃文灯前人们都要在灯上写出自己的愿望,与天灯一起冉冉升向苍穹,以祈求心愿能实现。
      在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至今民间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口音“天灯”与“添丁”谐音,男孩家拿着写有吉祥词语的公灯、人丁灯、首牌灯、花篮灯、鲤鱼灯、珍古灯等各式花灯自发组成“送灯”队伍,敲锣打鼓,绕村行进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送去“人丁兴旺,家景兴隆”之意。放天灯时,给碎布浇上油,桶口朝下,点燃油布后,整个纸桶就会被热气充满,家家的天灯如同热气球一样冉冉上升,带上你的祝福与心愿,飘上夜空。


      客家风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飘飞“孔明灯”祈福的习俗,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日子幸福美满,生活蒸蒸日上。孔明灯有大有小,大的直径2米有余。它用竹篾扎架,裱糊上柔韧的竹麻纸,刷上桐油。灯笼底部的横架上,用铁丝捆扎了沾满豆油的布团。飘飞孔明灯时,先点燃布团,灯笼内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一撒手,孔明灯便冉冉飘升,宛如一盏明灯闪烁于初春的夜空。

      

      傣历新年的夜晚,傣家人会把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火球放入空中,这种火球傣语叫做“贡匪”,译成汉语为“灯”或“火球”,又称孔明灯。它是用棉纸糊成一盏火灯,它可大可小,小的需要百余张棉纸,底部开灯,灯芯为植物油泡透的棉线,放飞时,先用竹竿把火灯撑开,然后点燃火芯,让热气流将火灯鼓胀,形成椭圆形的气球,这时一松手,火灯便徐徐升空,有的灯可在天空中运行几天几夜。据传,佛教的火灯与原始宗教的高升,曾以哪个升的最高为最终传教权。比赛结果,遥遥领先的火灯终于使佛教在西双版纳获得了统治地位。由此,火灯成了傣家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人们把钱和物品栓在火灯的底部,让这些东西随同已故的亲人的灵魂上天。

    • 标签:
    • 点燃
    • 佛教
    • 飘飞
    • 孔明灯
    • 火球
    • 心愿
    • 升空
    • 人们
    • 风俗
    • 各地风俗
    • 底部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